![](https://img.haomeiwen.com/i1776694/1e91db6623b8022e.jpg)
重远昨晚梦到他的家人
很少记得梦中的场景,这一次却记得清楚。梦中醒来,坐起身,窗外泛白,梦中的场景历历在目。
尽管是初次打交道,有着一见如故的热情。重远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对于谁,无论怀揣着怎样的情绪,都能立刻切换到礼貌待人应有的笑容和言语。
细算下来,已经有六年的时间。
从陌生到熟悉,从对面相逢不相识到耳鬓厮磨视对方为知己。他们各自身份和角色也不断在变化,直至暂时保持现状。
现代人忙于囤积东西,无论闲暇还是节假日,总是能找到购物的理由。重远却一直在丢弃用不着、不适用的衣物和物品。只保留生活必备和精华。网购一只能加热的饭盒,有煮饭、蒸菜、定时和预约的功能。
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要好好吃饭,拥有一个健康洁净的身体。这是重远一直以来信奉的理念。这对于她来说,是必要的支出。如非必要,不吃外卖和过度加工养分尽失的食物。
一年365天,他们几乎能够做到364天保持联系。不能见面,就保持语音和视频。这不是重远的喜好方式,她一向愿意与人保持疏离的状态,能不联络就不联络。
另一方面,也习惯被同样如此对待。与她结识时间最长的男人的处事风格亦是如此,不过分与人保持紧密的联系。所以,有的时候,人会分不清,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环境的影响。
也许天性是种子,环境是诱因。在诱因的作用下,种子碎裂、涌动、生长、无声无息蔓延直至拥有可以湮没身体的力量。
两天的假期。重远坐在长途汽车上,感受到冬日里的暖阳带来的温暖和舒适。车窗外的景物在后撤,此刻,她和身边的人,景物,都在移动。她在想,为何自己所经历的道路是这样?
同时,脑海里即刻闪现出答案,命。
是命。爱她的人和她所爱的人,要么她得不到对方的心,要么她得不到对方的人,总之,就是得不到。
于是,她听到心里有个声音默默地说,那就认命。这认命的声音没有丝毫颓废,反倒有些坚硬、凛冽的寒气,像历经千年埋葬后出土的青铜兵器,却没有崩坏腐朽之势,自成一种气质。
道路的树木挂满红艳艳的灯笼,用来增添喜庆。不远处,是大海。
冬天里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经由深暗的海水而起,撞击着岸边的礁石和围栏。相比较夏天的热闹,此时的海,没有观众,没有人看到它寂寞中的肆无忌惮。
一个老人,领着两个孩童路过。老人停下脚步为其中一个孩子整理围巾。家人是维系一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的重要部分,是寄托,也是安慰。
重远曾想,如果没有父母的维系,自己是更无畏放肆,还是消沉低落。又或许,另有其他的表现。对于自己的道路,仿佛是一条人人必经之路上的岔路,人迹罕至,孤独而寂寞,却也同时带给她心安,人越少的地方,居然恐惧也越少。
她一直是恐惧的,从小到大,所以,她坚定地认为自己不适合在人群中生活。如果有前世之说的话,想必前世的自己一定是亏欠许多人。自己是带着偿债的任务前来这一世的。
至于泾河,是上天所给予的一个补偿吧。它知道我必定辛苦,必定受尽委屈和怠慢,因而给予的一个不能够完全得到,也许只是短暂陪伴的一个人。
至于,她和他之间纠葛,又是源自于何种因缘呢,她不得而知。
灯光绚丽、精彩纷呈的舞台,所有人欢唱舞蹈,表达、传递喜悦和祝福。这欢腾、亢奋的场景倘若能永久保持就好了,那就会替代这世间的疾苦,所有人得到欢乐。
重远吃着简单的早餐,这样想。
想到这里,不免觉得自己的悲观容易让人扫兴。“仪式感”是个流行的词语,并成为很多人信奉的词条。于是,节日里的关心鼓舞不能少,哪怕转瞬即逝,哪怕第二天依旧盲目,深陷于各种琐碎、资讯和虚假当中。
她是宁愿清醒地过着每一天,而不愿刻意追求那份“仪式感”。她是愿意郑重地对待每一天,而不愿过分夸大某一个节日所带来欢愉效应。
所以,旁人眼中,她是个“无趣”的人。
想到泾河此时的奔波,觉得辛苦。可能他也同时在记挂着她吧。从此以后,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了,尽管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视频通讯会让人不觉得相距遥远。重远经常想,这样也很好,自己是有着如此暴戾、敏感情绪的人,一言一行免不了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保持距离是感情得以长远的最佳方式。
人不能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这是重远所信奉的。
天气预报说,最近要降温,有雨雪天气。
一年当中温度、天气适宜的时间,没有多少。要么是阴寒湿冷的冬季,要么是酷暑难耐的夏季,或是春寒料峭,或是秋风萧瑟。像极了人生,有人形容,生活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小说即将读完,好的作品会让人逐字逐句,反复阅读而不厌,细心摘录而不倦。可惜,这样的作者太少,少到只有这一人。
好的书、人、爱、事物,都是那么少,所以得不到不足为怪,这是真相。
重远看着窗外的阳光出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