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71年的,在16年到17年的时候,才用上智能手机,一开始只会拍照和打电话,发短信,现在网购、直播,比我玩的还要溜。
在跟同事、同伴的日常聊天中,我认识到并不是每个爸妈都能这么快的接受并掌握这些东西,这个接受和掌握的速度跟学识无关。
我妈比较聪明,乐观积极,喜欢新事物。很早就用智能机拍照,百度,近几年由于工作需要填表格,还积极地学电脑,打字,看到有好朋友直播卖货,也自己开直播唱歌,还报了个班学习这些。从她的这些行为上,很难看出她只是小学毕业。
我爸接受新事物稍慢,有了第一台智能机后,他说我就只打电话就够了。直到有一天家里厨房灯坏了,我的解决方式是找物业,他神神秘秘制止了我,两天后,他自己网购的灯到了,很快自己换上了新灯。
首先,会不会或者要不要学这些东西,跟智慧、人格等等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说一个人不会智能产品,人格就会低人一等,所以在使用电子产品的场合,跟一个不会这些的人沟通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谅。
事教人一教就会。时代发展到这一步也已经好几年了,特别是“健康码”出来以后,多少不会用智能机的人都开始学了。
我爸网购灯具自己换这个事让我深受触动,我大学学的理科,连家里的火线和零线都没接触过,分不清楚,常常抱怨现在的灯也不像以前的螺口灯泡那样好换。因为生活在好的时候,我不需要掌握这些技能。
人怎么才算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呢?大胆的想象一下,也许再过几十年,等我辈五六十的时候,我们所在的社会会因为产能过剩,没有新的创新,“以旧作新”会换个名称,成为那时社会的时髦,如果父辈的人恰能健康长寿地见证那个时候,他们又会是在时代前列的人,到时候我们90—00后,也要被打败,需要改变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怎么不可能呢?九十多岁的外公常从垃圾堆里捡衣服穿,被我妈批评了好几次。有次我跟他一起路过衣服堆成小山的“旧衣回收站”,他碎碎念道:“这么多好衣服都扔了。”我不知道如何劝他,告诉他人们的日子都好了。他是从战乱饥荒的年代走来的,曾见过太多的人饿死冻死,那些东西就像基因一样深深刻在骨子里。所以他珍惜粮食,吃多少盛多少,从不浪费;珍惜土地,有地就种点啥,看见草大中午的也要去锄;珍惜衣物,看不得那么多还能穿的衣服、还能用的家具被丢弃……
可是,他也在努力适应,不乱捡别人丢弃的衣物;过马路看红绿灯而不再强调“车让人”;学着用手机给孩子们打电话;学习使用智能电视……
我家的情况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很多人都在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个时代有多久呢?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是二十年上下,世界每天都在变,二十岁之前跟着父母认知,二十多年自己探索,那是属于你的时代,等孩子长大了,就是下一辈的时代了。这么想来其实也挺累的,毕竟人生短暂且公平,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都要不停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