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记
关于“勤”是不是能“补拙”

关于“勤”是不是能“补拙”

作者: 坚强哥的骚操作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8:11 被阅读0次

作者:十日祭(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84823552/

“勤能补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若要追溯它的源头,最早可能出自于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他在诗作《弄笔吟》中写道:“人生所贵有精神,既有精神却不纯。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因饥得饱饱犹病,为病求安安未真。人误圣人人不少,圣人无误世间人。”还有一种说法来自黄庭坚的《跛奚移文》:“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而最广为人知的还要属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虽然邵雍和黄庭坚同为北宋时期的名人,但两人对“勤能补拙”的看法截然不同。

  黄庭坚在《跛奚移文》中讲了这么一件事,说是妹妹家招了一个跛脚的婢女,行动不便,做不了事,主人非常不高兴,黄庭坚听说了这件事就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婢女虽然是个跛脚,但是也有其他的才能。他让人把婢女叫过来,对她说,你要是不能走路,你就坐着,早上在厨房洗洗菜做做饭刷刷碗,中午没事就洗洗衣服喂喂猫,闲下来做做手工织织布,有鸟偷食果树上的果子你就用弹弓赶走它们,主人叫你的时候你就让他人代你答到。这样取长补短,偷食的鸟雀也不敢来了,用你的勤奋来弥补你的先天缺陷,你就和正常人一样了。婢女听了很激动啊,她说,我脚跛了,手还很完好,像你这样说的去做,虽然劳累一些,但是却能像手脚俱全的人一样做这些事情能够,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黄庭坚的意思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帝虽然给你关上了门,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用你优秀的一面去弥补你不足的一面,这虽要比别人劳累些,但也能达到其他人的水平。邵雍对于“勤能补拙”,提出的就是另一番看法了。他觉得,人生有“精神”这件事情是很宝贵的,但是世间的人,虽然有目标,但却动机不纯,这些人想着弄虚作假,企图以假乱真,然而假的终归是假的,想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却还是比不过那些真正勤奋的人,有时因为过于饥饿吃得很饱,但吃太饱本身就是一种病,因为生病而祈求平安,这样的平安也不是真正的平安。

  邵雍对“勤能补拙”持着一种负面的态度,实际上邵雍写这首诗想表达的是一个动机问题,人世间很多人为了目标奋斗,努力的动机却是不纯的,为达目的弄虚作假,就算弄得再像这假的就是假的。因为饥饿而求饱,这种饱也显得动机不纯,因为饥饿而想吃饱,人就会不停地吃,直到吃出病来为止。因为身体有病而祈求平安,这种平安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平安而祈求平安,只是得病了才想平安而已,等到病好了,谁还想着平安这回事呢?“勤能补拙”,在邵雍眼里也是动机不纯的一种,有些人勤奋的原因并不是单纯为了勤奋,而是因为“拙”才想着勤奋,因为有些人认为勤奋可以弥补不足,于是格外勤奋,想弥补自身的“拙”,这样为了勤奋而勤奋,自然就比不过真正勤奋的人了。

  也许这有些难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有两个勤奋钻研数学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差,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太笨,另一个学生数学稍好,原因是在学数学方面比较有天赋。数学差的学生想着,我要勤奋学数学啊,每天看书,每天做题,天天不落,日日不停,因为我听说,勤能补拙,我没有数学天赋,我要用我的勤奋来弥补这个缺陷。那个数学稍好的学生就想着,我数学学得还不赖嘛,每道题我都能轻松解答出来,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我对这个数学问题越来越着迷了,我要每天吃饭喝水上厕所都研究数学,连做梦都想着数学。表面上看,两个学生都表现得很勤奋,每天钻研数学时间也相等,对数学的痴迷程度也相同,但是在内在动机上,两人有着天壤之别,数学差的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他勤奋学数学就是想弥补他数学差的缺陷,而数学好的就是单纯地喜欢学数学。

  举例仅仅是想说明邵雍认为“勤能补拙”动机不纯这个观点,对于例子中其他的问题暂且不予讨论。也看到有些人把邵雍的“将勤补拙总输勤”写作“将勤补拙总轮勤”,意思是,勤能补拙啊,用勤奋来弥补缺陷,总有一天能轮到我们这些用勤奋来弥补缺陷的人大展宏图——毒鸡汤。这样改的人实际上歪曲了邵雍的原意,他们觉得这样一改,才算是正统的“勤能补拙”鸡汤的一员,但实际上这是个毒鸡汤,邵雍和黄庭坚提出“勤能补拙”观点的原意根本就不是这样,这纯粹属于断章取义了,有时候古人想的要比我们深刻,但有些时候他们的话语又有可能被歪曲。

  说了这么多,可这“勤能补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广泛的说法还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那么“后天的勤奋”是指什么呢?“勤奋”体现在技巧上还是时间上?“先天的不足”是指哪方面的不足呢?是认知智力方面的不足还是有生理缺陷身体残疾呢?

  勤奋地钻研学习技巧、改进学习方法,和每天勤奋地坐在书桌前、一目十行地刷书是不同的,就算是每天坐在书桌前刷书,半夜形容憔悴熬夜刷书,和白天光线充足精神饱满刷书也是不同的。如果是认知上的不足,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是可以随着锻炼得到改善的,而智力上的不足,有些可以改变,有些则不能改变,那么就会有人说,智力上的不足不能改变的话,你这不就是先天决定论了吗?有些现实你必须承认并采取相应的对应方法,为什么一个有绘画天赋的人非要和一个数学天才比数学呢?生理缺陷可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弥补,同时还要靠自身的勤奋,这里的勤奋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相信没有哪位残疾人士刚装好义肢就能健步如飞,还是得慢慢适应才能熟练地运用这一助力。另外有一种生理上的缺陷就如同上述黄庭坚所讲的故事一样,取长补短,腿脚不便就用灵活的手来弥补,身体虚弱就靠智力取胜。

  以前心理学课上老师说过,说到木桶理论,他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长板更长,这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原因。邵雍所说的“将勤补拙总输勤”也有些这个味道,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的不足,想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的的确确可以弥补,但总还是不如你让你本来就很长的长板变得更长更容易成功,因为你弥补的短板可能正是别人的长板,别人花时间让自己的长板更长,你却花时间去弥补上升空间不大的短板,而忘了去增加你的长板的长度最后一对比,孰长孰短一眼便知。如果数学家华罗庚其实很讨厌学数学,简直是个数学白痴,他还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吗?

  也有人认为,“勤”和“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勤奋是后天的,而不足、缺陷是先天的,两者性质不同,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两个事物怎么能用一个来弥补另一个呢?有个词,殊途同归,不知道用在此处是否恰当,就如,有一天木桶漏水了,因为一块木板被抽掉了,于是有人用一块大小刚好的铁片合上去,恰恰也能阻止继续漏水,这铁片和木板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东西,一个是铁,一个是木头,怎么能凑在一起还起作用了呢?

  所以,“勤”到底能不能“补拙”呢?我认为可以,但是效果如何,那就要看情况了,有时候“勤”可以“补拙”,有时候不行,有时候“勤能补拙”效果大,有时候几乎没有效果。贴一个“毒鸡汤”:因人而异。

相关文章

  • 关于“勤”是不是能“补拙”

    作者:十日祭(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84823552/ “勤...

  • 勤勉

    勤勉,勤是持家之本,"勤是立家的根,勤是富国的根基。勤能生财,勤能补拙,勤能治愚,勤能强国。勤于学习,多读书,勤思...

  • 勤真的能补拙吗

    古语有云,勤能补拙 今之实践 ,然也然也 他人聪慧,吾之愚笨 故而勤奋,希之补拙 现实残酷,成绩伤之 心已所伤,决...

  • 勤能真的补拙吗?

    很久之前和朋友去拜访一位企业家老大哥,他说:经常听到员工抱怨对现状不满意,自己很辛苦,但收入却在下降。就问:那么改...

  • “勤”能补拙,但“勤”补不了天性

    听, 行业百态 品, 职场冷暖 欢迎来到“职导社”, 讲述您的职场故事...... 本期嘉宾 白京翔 中国首批国家...

  • “勤”字是一位朋友订写的。 人这一生,“勤”很重要。勤能补拙,勤能立家,一勤天下无难事。虽不保富贵,但温饱无忧。勤...

  • 零零零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 勤不能补拙

    公众号:水手成长日记 -勤- Diligent 今天在B站看了一个英语发音教程, 看着看着就在想 “为什么以前这么...

  • 勤定能补拙

    我们对于“天才”这个词并不陌生,人们总是能把那些之所以能成功的人必定都和天生就是一个天才相结合起来。好像所有的成...

  • 补拙莫如勤

    人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知识是学来的;才能是磨炼出来的;境界是修为出来的;智慧是领悟出来的。 学会尊重是做人的修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勤”是不是能“补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sg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