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后,有人可能会问:“疼”和“痛”不是一样的吗?
唉?其实还真的不一样哦!
疼和痛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
(一)音调不同感觉也不同
其实你仔细回味一下就会发现,当你身体感觉疼跟痛时,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从表面意思来看,“疼”发的声音是二声,上扬的,开放的;而“痛”的发音是四声,降调的,内敛的。
你且仔细回忆一下,当你小时候因为淘气打屁股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什么?是不是叫的特别惨烈?声音非常的尖锐上扬,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听见你的惨叫过来救你,那种感觉就是“疼”。
所以,“疼”代表的就是:表面的、开放的、阳性的、尖锐的、灼烧感的,这就叫“疼”。
痛则不一样,你再回忆一下,当你身上长了脓疮,那种叫“痛”,感觉是深层的、往里走的、下沉的、内敛的,当你感到非常悲伤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所以古人们叫它“沉痛”而不是不叫“沉疼”。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内在的生理还是心理,被堵塞了会有“痛”的感觉。
(二)肢体语言和情绪也不同
“疼”和“痛”还有一种肢体语言和情绪上的区别。
当你“疼”的时候,你的头会不自主地向上扬,身体向后倾,表达的是一种释放的情绪。
而当你感觉“痛”的时候,通常会低头含胸,身体向前倾,做蜷缩状,表达的是一种内敛的情绪。
(三)“疼”和“痛”该怎么治疗?
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字面上就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疼”,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病字框+冬天的“冬”,代表冰、寒、凉、冷,冰为阴火为阳,冰刚好对抗疼的灼烧感—“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牙疼或者外伤了要拿冰块儿来敷,以缓解这种灼烧感,这就止疼了。
“痛”,也有两部分组成,除了一样的病字框外,里面是一个甬道的“甬”字,在古代“甬”有通道、管道的意思,所以把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堵塞而产生的不适感称为“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来源于此。所以,要想止痛,就得先把身心的瘀堵清除掉,使之通畅。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当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精湛的医术也许就藏在这些文字里,来等我们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