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后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他浓浓的乡愁。这首诗就是《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小镇,就是江南名镇——江都郡的瓜州镇。一千四百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叹息不已的大事。
自从运河开通以后,瓜州镇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迎来了天下富商大贾,达官显贵。小镇虽小,无论是开店经商的,还是经营旅店客栈的,或者是搞货物运输的,家家都很富有。就连店里、船上打杂的伙计收入也相当不错,一人干活,全家温饱不愁。
镇上有四位名人,方儒鸿是鸿运客栈的掌柜,就是这四人之一。鸿运客栈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是客满的。有的客商全年包着房间,也有的提前一年预定了客房。只有一些做小生意的人,从节约费用角度出发,才会选择住宿其他客栈。方掌柜守着这间客栈,财源滚滚而来,因而成了瓜洲镇的名流。
秦相公是瓜州镇镇长的师爷,虽然他原本只是个落魄的秀才,多次科考都没能中举,因为他字不仅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好,人又精明,被镇长看中,成为镇长的师爷,上传下达的公文,由他捉笔,邻里纠纷,都由他协助镇长处理。因而,镇上的大户人家请镇长吃饭,师爷基本上都是在场的,有些人想巴结镇长,跟镇长够不着,就通过他来引荐。渐渐地秦相公也成了小镇的名流。他姓秦,“相公”不是他的真名,至于他原来的名字叫什么,除了镇长没几个人知道。
平日里,瓜州渡口是最忙的。江南是国家的粮仓,每年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粮食运往洛阳及其他地方。除了这些官家运输的大宗商品,还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什么茶叶、瓷器、丝绸、水产及各种小商品。瓜州镇上沿运河一共有十一个码头,其中八个是货运码头,三个是旅客码头。这些码头的大掌柜叫陆象山,小镇上虽然没有排出财富榜,但是,在人们心目中,陆象山就是独占鳌头的那一个,他自然是小镇的名流之一。
既然有货运,必然会有保障运输的镖局,兴隆镖局在瓜州众多镖局中影响最大。局里除了有三十多个精明强干的年轻后生护镖,还有四位武艺高强的镖师和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总镖头。据说,兴隆镖局护送的镖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四位镖师中的老大,负责日常业务,他自己也很少押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三。整个镖局的人只有陈三见过总镖头,每次重要的业务都是总镖头派人送信函给陈三,由陈三安排。陈镖师凭着一身好武艺,以及在兴隆镖局的特殊地位,也成了瓜州镇的名流。
瓜州镇的这四大名流,经常聚会。有时候只是吃吃喝喝,有时候会共同出资举办舞狮活动,大灾年头,他们还会为灾民举行募捐活动。募捐前,他们四人先定下各人的捐资数额,公布于众,其他富商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捐资。由于他们的种种善举,在百姓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他们的影响力早已从瓜州镇飞出去了,就连江都郡的大小官员都早有耳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