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粗心了,坚持了153天后突然又断更了。
这次纯属是自己不操心,本来更文已经写好,也在公众号发布了,但就是忘了在简书上日更。
想起来时已经是夜里2点多,忽然从睡梦中醒来,马上问自己,简书日更了没有?好像没有啊,现在几点了?摸到手机,打开一看,两点四十五分,早已过了时间了。
打开简书,果不其然,收到一条消息:你昨天没有更新文章或更新文章字数不满100字,挑战失败,好好准备再接再厉吧!信息发送时间是夜里2点。
不禁心里连连懊悔,昨晚上一边写更文,一边关注在旁边拼乐高的承承,不时地帮承承系一下线啊,按一下图纸啊……写完读了一遍后,公众号编辑、发文。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赶紧催承承睡觉,为了让承承睡觉,我们把灯关了,陪他睡,结果自己也很快睡着了。
再次醒来就是夜里2:45了,已被告知断更,前功尽弃,从头再来。
这已经是第三次收到简书断更通知了,前两次是因为没内容,没写,加之忘了,而这一次纯属是自己粗心。
想想这153天,自己每天都坚持不忘日更,即便是外出旅游,累了一天后,也要写上几句记录,完成日更。
没成想一直坚持的东西竟因为自己一时的粗心前功尽弃。
从意识上说,这绝对不是主观的结果。但事实就是事实,它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事已至此,只有一条路,承担起责任,从头再来。
更不敢有任其断更的念头,有不少书友曾分享过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旦断了日更,就会变成周更,再下来的结果就是停更。
凡事都是如此,一旦你放松一点警惕,那熵增的趋势很快就会势如大厦将倾,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所有的系统都会有一个熵增的趋势,我们活着就是要不断地对抗自我毁灭的熵增。
我们每天读书学习也是在对抗熵增,让自己不是顺势退化,而是逆向生长。
对抗熵增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保持对外的开放和交流。
比如一间屋子,如果不开窗通气,不清理打扫,它慢慢地就会越来越乱,越来越脏,最后慢慢地演变成危房,直至被遗弃。
一个人活着就要主动去对抗熵增,主动去开放交流。这让我想到了新加坡之父李光耀,他八十九岁时,还习惯每天运动。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约人见面交流。他说,你必须见人,因为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与人多接触。所以身体在不可抗地衰老,但心智却几乎没有受什么影响。
褚时健也是,七十多岁他与妻子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亩荒凉山地,种植甜橙。八旬老人,开拓荒山,创建“褚橙”,并用互联网的方式逆袭,上演了一出令人惊艳的品牌大戏。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能主动对抗熵增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