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37:无为之道与无欲之朴

《道德经》37:无为之道与无欲之朴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4-08 22:53 被阅读0次

《道德经》37:无为之道与无欲之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以及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本身常处于无为的状态,天下万事万物却无不是它作用发挥的结果。侯王如果能够持守这一“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万事万物将按照“道”的规律自然化育,万事万物在自然化育的同时,自用与自专的欲念会随之萌动,我用“道”无名时的真朴来使之安定,便不至于让欲念肆意产生破坏。没有欲念的肆意泛滥自然能够达到安然清静的状态,天下也就自然会安定下来了。

《中庸》提出了“至诚”者“尽其之性”而后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逻辑。《道德经》所讲的“道”本身是“无为”的,正因为“道”本身的无为,才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下万事万物无不是“无为”的“道”作用的结果,这便是“道”的“无不为”。《中庸》中的“至诚者”,其实就是《道德经》中的有道者、行道者。

行道的侯王如果能信从与持守“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便能达成“万物将自化”的结果。用《中庸》的话讲便是“赞天地之化育”。常言讲“身在公门好修行”,心怀家国天下,居于高位的侯王,在实践“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的时候,更容易发挥出“道”本身的微妙玄通,能够在“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过程中,惠及到邦国内的万事万物。

《道德经》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和无之间,难和易之间,动和静之间,都是相互转化、变动不居的。“无为之道”在化育万物的同时,也引发了欲念的萌动。今天,我们讲“饱暖思淫欲”,欲念总是伴随物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升级变化。佛家讲“须臾万千念”,须臾所产生的万千念仅仅靠“禁欲”是无法禁断的。《道德经》给出的方法是回到真朴——回归到“道”无名时的真朴状态。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讲“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宾”。第三十四章讲“常无欲,可名于小”。意思是说,常无欲的真朴之道,虽然小,天下万事万物却无不依从于它,侯王如能信从与持守“常无欲”的真朴之道,万民将自行归附他。

信从与持守无为之道,可以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的状态引发主观欲念的肆意泛滥,要克服、克制主观欲念的肆意泛滥,依靠常无欲的真朴之道。

无为之道通过“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化育万物,赞天地之化育,以至于无所不为。

常无欲的真朴之道消纳无所不为引发的欲念肆意泛滥,使得欲念得到有效管控,从而实现“万物将自宾”——万物自然归附于真朴之道。

对于君子而言,特别是对于掌握邦国命运的侯王而言,向外行使自己的治理权力时,唯有行无为之道才能使得邦国得到有效治理,邦国被有效治理后必然蒸蒸日上,蒸蒸日上的局面必然引发上下欲念的升腾。要克服欲念的肆意泛滥,需要侯王或者君子向内追求与探索“常无欲”的真朴之道。

“道”与其说是某种法则、规律,不如说是一种能够完成自我疗愈的生态。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37章宏观调控

    道德经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

  • “道”字的终极解读

    《道德经》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

  • 研读《道德经》第37章:循规蹈矩最明,顺其自然最智

    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道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

  • 读写《道德经》(三十七)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

  • 心观《道德经》(39)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 道德经学习笔记37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以无...

  • 道常无为

    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所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 意译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

  • 明媚的黄昏

    2018.06.04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37:无为之道与无欲之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u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