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萨利机长》告诉我,数据很重要,但经验是数据算不出来的

《萨利机长》告诉我,数据很重要,但经验是数据算不出来的

作者: 逸二逸 | 来源:发表于2024-05-07 22:4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可笑的是,四十多年来,我让近百万乘客平安落地,可最后,他们却要拿这区区208秒论是非功过。”

    ——萨利机长

    网络图片

    01 电影的故事——根据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改编

    他是一名机长。

    他作为普通人飞过小飞机,作为军人飞过战斗机,作为机长飞过民航客机,具有四十二年的飞行经验。

    他研究过无数遇难飞行员的驾驶舱话音记录,也有丰富的事故调查经验。

    工作之余,他还一个人运营着三家安全咨询公司。

    他,是在飞机双引擎遭受鸟击后失去动力,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冷静快速的决断,加上娴熟的驾驶技术。

    把飞机稳稳地停在哈德逊河上,成功拯救了飞机上155人的生命。

    “水上迫降毫无生还可能。”

    这是史无前例的迫降,任何人听到机长的那一句迫降水面,都如同听到坠机一般恐怖。

    萨利机长做到了。

    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努力下,在酷寒的天气里,整个救援过程只花了24分钟。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次奇迹般的水面迫降,更是一场教科书般的救援行动。

    正如萨利机长所言,功劳不在于他,而在所有的机组人员、空管们、乘客们、渡轮船员,还有警察潜水队。

    这个奇迹,是所有人一起做到的!

    02 电影的主视角——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这部电影的特点,是从头到尾以萨利机长的心理变化为主视角来展开的。

    起点,是奇迹发生完的第一个清晨。

    以萨利机长的噩梦开始。

    心理素质再强大,怎么说,这都是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更何况,是一次一百多条生命全指望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全指望在自己手中的控制杆下的重大人生经历。

    正常来说,事后人的身心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电影的开端的视角,就是让观众同步感受着萨利机长的这些内心感受。

    除了应激反应,萨利还需要马不停蹄地面对媒体的采访,以及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

    包括飞机系统小组、飞机结构小组、紧急机动小组、飞机性能小组、交通管制部门、野生动物及幸存因素飞安专家和应急响应小组。

    以一敌百的既视感,有没有?

    当我们都以为作为此次事件关键人物的机长,在民众心里英雄般的机长,会倍受肯定时。

    事故调查小组却是以最大的怀疑力度,来质疑萨利机长做出迫降水面的决定,是错误的。

    个人觉得,那怀疑力度,可以称之为不怀好意了。

    依据是「系统数据」显示,左侧引擎尚有动力。

    以及,计算机以当时的飞行数据模拟出的可能性。

    重点是,他们不相信,萨利机长以经验就能「算出」,飞机无法迫降附近的两个机场。

    萨利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当时的最优解,但终归他是个人。

    在不断摆出的「数据」面前,在不断地被质疑的压力面前。

    萨利发现调查小组摆出的「证据」,与他们在驾驶舱内面对的真实情况,很不一样。

    有点说不来的,不对劲。

    他的心,出现动摇了。

    他开始反思,开始挣扎,开始自我怀疑。

    最终,在一个瞬间,一个词「timing 时机、及时」提醒了他。

    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数据的结果」与他经历感受到的的真实情况之间的不对劲,就是及时的反应。

    想明白后,他不再陷于自我怀疑之中,更加坚定迫降水面是众多选择中的最优解!

    因此,以此为节点,我那观看电影的心,终于走出压抑,松了一口气。

    导演的拍摄手法,演员的精湛演技。

    把人的真实心理状态展现得极致细腻,紧紧揪着观众的心。

    一步一步跟随着主角,感受着那千斤万斤重的心理压力。

    这是该片的亮点之一。

    02 电影的最大矛盾——数据与经验,谁更可靠?

    在飞机的左引擎还没打捞上来之前,事故调查人员一直以ACARS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飞机与地面间的通信系统)显示的数据为由,质疑萨利对双引擎均失去推力的判断。

    而机身的最终综合报告显示,左侧引擎发动机在遇鸟击后,完全损毁没有推力。

    ACARS系统的数据,有误。

    在萨利提出模拟飞行应该加入人的反应时间之前,负责模拟的飞行员在模拟机舱内的操作是按「指令」执行的。

    也就是说,相当于开卷考试。

    给出已知的条件,指定相应的返航路线,在遭遇鸟击后立刻执行。

    就这样,还是试飞了17次才得出的一个成功的可能性。

    当加入了35秒的反应时间后,没有一组模拟飞行能成功迫降。

    而萨利机长他们面对的是,史无前例的闭卷考试。

    靠的是经年累月积累的飞行经验,以及对飞机和飞行的极致熟悉度,来解决一道史无前例的大难题。

    最后证明,危机状态下,经验打败了数据。

    我始终认为,极致状态下,人的反应速度是快于计算机的。

    毕竟,我们有超厉害的神经传输,深不可测的大脑。

    经验对于大脑,就像数据对于AI,都是用于锻炼反应的素材。

    而一个经验包含的维度,可能需要无数条数据才能真实反映出来。

    在粤语中有一种力的度量,叫「阴力」,是一种很难量化的小力度。

    往往没有使出过经验来,都很难拿捏那个度。

    正如萨利机长被问到,他是怎么计算出当下的参数无法迫降最近的两个机场时,他回答:

    “没有时间计算,我只能凭这四十多年上千次的飞行总结的经验,来控制高度与速度。”

    “我目测过了。”

    经验,是看到数据看不到的地方,做到数据做不到的事情。

    03 电影中最喜欢的一段表演——神级如释重负

    萨利机长是一个情绪极其稳定的人,在迫降后的标准流程体检中,他的心率是110,对比他平时的55觉得有点偏高。

    医生却说:“大难不死还能保持110,简直神了!”

    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他平时保持锻炼,身体素质的良好。

    迫降之后,他最牵挂的就是最终的获救人数。

    一度为了等到确切的人数报告出来,不肯离开现场。

    当工会的人在医院里,肯定地告诉他人数是155时。

    他重复了三遍155。

    第一遍,激动得声音颤抖的开心,绷紧的155。

    第二遍,安心下来,放松下来的155。

    第三遍,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松弛的155。

    萨利机长全片情绪最高点,就在这一幕。

    个人愚见,在此刻,对于他来说,这次迫降任务才算真正完成。

    汤姆汉克斯的极具层次的表演,把内敛的激动,不外露的紧绷担心,在情绪最高点后的彻底安心,演绎得十分动人!

    在下重复看了这段好几遍,如释重负的具象化,正当如此!

    04 萨利机长人物小分析

    他有一位很好的飞行启蒙老师,告诉他,

    “犯错不可怕,没人不犯错,吸取教训就好。”

    “无论发生生命,驾驶飞机的手都不能松。”

    他有一位很好的上级军官,亲身演示遇到飞机故障时,如何冷静应对。

    那名军官同样以丰富的经验和操作,完成教科书般的降落。

    提醒着他,要相信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

    他有一位理智且配合度高的副机长,即便这是两人的第一次飞行,却能合作无间。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副机长都坚定地相信着萨利机长。

    信任他的能力,信任他的经验,信任他的决策!

    他有一位无条件爱他的妻子,在他彷徨的时候,温暖着他支持着他。

    他还有喜欢他的朋友,会在调查人员被事实打脸的时候,露出窃喜的表情。

    飞行老师和军官,给了他有关飞行的各样基础素养。

    与飞机打交道的四十二年里,给了他有别人他人的丰富经验。

    在危急关头,这些基础素养和丰富经验完成了高难度的水面迫降。

    救了他,以及全机人的生命。

    05 观后感——不沾边的联想

    「及时」是这次迫降奇迹的关键。

    发生飞机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分析情况。

    基本了解当前处境后,及时果断决策,通知全员抱紧防撞。

    在成功迫降水面后,及时疏散乘客到机翼与扶梯。

    相关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快速有序展开救援行动。

    我并非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以往更关注机长被质疑的不公。

    一群纸上谈兵之徒,姿态摆得高高地把好人当坏人看。

    而这一次翻看,却激发了一个不沾边的念头。

    对于最近大家热议的AI抢饭碗,很多视频铺天盖地地散布着焦虑。

    在下不才,针对此种焦虑,我认为这部电影,有疗愈的功效哦。

    这部电影虽然跟AI毫无关系,却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点:

    人的大脑比电脑要复杂得多!

    AI是数据模型,由数据和确定的公式组成,它需要可以被量化输入的东西。

    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量化的,而量化不了的东西,恰好是AI吃不了。

    AI不能取代我们,它会像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那般,改变现有的一些格局和现状。

    因为它吃不了的,就学不会。

    与其焦虑AI,不如多积累点它无法积累的经验,用来驾驭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利机长》告诉我,数据很重要,但经验是数据算不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wr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