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直在做“100”的“刻意练习”,100天的英文阅读计划,100篇的日更简书计划……时间过去一天,我的计划中增加一篇,看着天数和计划数字成正比的匀速增加,我很是欣慰,第一个念头就是:年龄大了,毅力也长进了。
这种长进似乎持续得有点短,在简书日更到40篇的时候,我开始由日更拖延到二日更,继而再拖至五日更,直到现在的周更。好在英文阅读打卡倒是雷打不动的坚持着。这个现象并不是因为我的拖延症犯了,抑或是脑力不支。而是我在思考: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2个多月前,我在简书上注册账号,开启第一篇文字的时候,信心满满。写到后面开始言之无物,有些文章读来味同嚼蜡。为了凑日更,我去翻以前的文章;为了凑日更,我无病呻吟地洋洋洒洒一两千字……按照我的预期,我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凑足100篇文章,可在日更100篇的意义何在?仅仅是为了证明那个数字?如果这100篇文章中没有一篇能拿得出手,我想除了证明我在低水平重复和制造文字垃圾以外,也看不出其他意义了。
之前写读书会的文章,被人批驳是小学生的水平,批判的文字很扎眼,我不愿直视,但心里清楚说的是实话。凑出来的日更文当然不值得一看。当初给自己制定“日更100篇”的写作计划,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是我却在追逐数字中迷失了自我,偏离了航向。
从表象上看,英文阅读计划的打卡要比写作计划的打卡强得多,至今未有中断的情况。或许是“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原因,英文阅读已经成为和“刷牙”、“洗脸”一样每日早起必做的几件事之一。大家围观的是我的坚持,只有我知道这数字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功夫。当开启英文原著阅读的第一天,我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工作,又是小本本,又是思维导图,不熟悉的单词、不熟悉的短语、不熟悉的句式挨个誊抄了一遍,等晚上群里公布知识要点的时候,再对照自己阅读出现的困难一一解决……这样的精细化阅读仅持续了五天,再往后,我就只满足于略读一遍,做个选择题,然后点个分享。阅读天数是不间断的增加,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一点儿信心也没有。这种看上去的“坚持”和日更100篇的“坚持”一样,都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低水平的重复带来的是低效或者无效。
当然,这样的“坚持”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将坚持变成了习惯,被动变成了主动。
坚持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是为了看到自己在坚持的领域里有所突破。不去反思的坚持,注定是盲从和愚蠢的。南辕北辙的事我们做得还不够多吗?
很多时候,不坚持,不代表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