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院觉性智慧(上)—觉性是一

创新院觉性智慧(上)—觉性是一

作者: 天悦刘洋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6:26 被阅读0次

1.课程开篇

1.1 课前回顾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混沌大学创新学院第三阶理念世界的课程,今天我们来讲乔达摩的觉性智慧。

在整个理念世界课程的第一乐章是以理明道,我们说是柏拉图遇见乔达摩。

第一节我们用柏拉图精密逻辑的方式,来推导出这个世界背后存在一个本体世界,是一个而且是唯一一个源头性的存在。我们也推导出这个本体世界的一些特征,举了一个零时空场的模型,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永恒无限这样一个源头世界。

1.2 课前引言

接下来我们走向乔达摩,我们希望用乔达摩的境界来打破我们人类思维的二元对立。我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我推导出觉性智慧是存在的;第二部分,我推导出觉性智慧的一些特征,并且把觉性智慧和宇宙本体做一些关联。

1.3 提出问题: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什么关系

1.3.1 课程的两个元逻辑

理念世界这个课里有两个元逻辑,推出第一个绝对公理叫做存在是一,The ONE  is。这课非常之宏大,我们的现象世界只是里面椎体的一个切片而已,那个无限永恒的世界要比它大太多了。

如果你用心在听,听课过程中,你的心本身在被无限的打开着,非常宏大的一个本体世界,一个源头,我们纯逻辑证明它是存在的。

1.3.2 两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很多同学应该有个问题,如果你说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都存在,那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1.3.2.1 宗教认为:一和二的关系

通常在很多宗教里会讲到两个世界,讲到两个世界的时候,对于它们谁是一,谁是二的设置,其实影响特别大。

很多宗教认为,另外一个世界是一,而我们现在这个现象世界是二,现象世界是不重要的,而那个世界是重要的。

如果这样来想的话,有很大的价值,也有问题,问题产生虚无主义,我在这个世界是没价值的,没意义的,只有到了那个世界之后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1.3.2.2  我认为:一元性法则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架构,如果是两个独立的世界,就违反了源头世界的一元性法则。我们一方面说源头世界是唯一的,如果又说有一个现象世界在外边,就成了两个世界,违反了一元性法则。

1.3.2.3 具体关系:一个面相而已

我认为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同一个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某一个面相而已。我举容易理解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假设本体世界是四维的,可是我们只能看到三维,我们所谓三维的现象世界,只是四维本体世界的某一个面相而已。

如果你读过《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现象世界,空就是本体世界。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一个世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那个源头。多就是分化出来的现象世界。我认为乔达摩讲的非常之究竟。

《当下的力量》书里面有这段话,我觉得讲得也非常好,我读给各位听,它把本体世界视为未显化状态,现象世界视为显化状态。书里说: “未显化状态不是独立于显化状态的,未显化状态弥漫在整个世界,但是它掩饰得如此完美,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完全错过了它。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寻找,你到处都可以看得到,它随时都有一扇大门敞开,它就是声音背后的寂静,它就是事物背后的空间。”

我觉得这段话讲得非常究竟,也非常的美。

两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是一个世界。在这一个世界里,本体世界是一,现象世界只是本体世界的某一个面相,它是真实存在的,是有意义的,两个本来就在一起,你只是能够看到现象世界而已。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本体世界?

2.1 为什么看不到本体世界?

2.1.1 提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本体世界?本体世界存在,但是人类的感官和我们的思维没有能力直接感知到本体世界。

就像我们的眼睛给本体世界拍了个相片,那个相片就是眼睛看到的现在这个现象世界,它跟本体世界在一起,但是你只能看到其中一部分而已。

2.1.2 给出答案:思维和眼睛禁锢

接下来我想给各位讲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人类一直觉得很骄傲,说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思维是我们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其实可能恰恰相反,正是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思维,使得我们无法Touch到本体世界。

人类思维有两个结构性问题,姑且称之为形而上学禁闭和二元性枷锁。

2.2 禁锢一:形而上学禁闭

我们迅速进到形而上学禁闭。我们有且仅有5种感官通道,眼、耳、鼻、舌、身,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我们眼睛所获得的信息,在全部信息里边占大概81%,所以我们特别相信眼见为实。

2.2.1 眼睛的简化

如果我问你大千世界是否有颜色?你一定会觉得我疯了,怎么可能没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哪里没有颜色?

2.2.1.1 视觉只能看到跟光有关的属性

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觉,只能看到对象所有属性当中跟光有关的属性,其他属性其实你根本感觉不到。

2.2.1.2 感到的光段只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第二,即便是感光属性,我们只能接触到一部分的光段而已。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光段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只有那么一点点可见光光段,这个光段能够占全部的光多少?(视频)

我们的可见光段只占全部光的这个频谱仪的十万分之一而已,是对这个世界大大的简化。比它低的和比它高的光段,你全看不见。

2.2.2 眼睛的扭曲

更糟糕的是光是能量,是波长,但是视觉把波长处理为颜色。我们的眼睛把光处理为颜色,颜色不是存在的。就像这张图,你眼睛看到一个绿色的树叶,你从小你就会认为这个树叶也是绿色的。

但是错了,根本就没有绿色,这只是我们脑子当中有一个绿色视觉模型,你感觉这个绿色的叶子跟你脑中的绿色模型非常之接近,然后你把它处理为绿色。世界当中根本没有颜色,颜色是假象。

你可以试一下,现在是一个颜色。回去一下,两个颜色,再回去又是一个颜色,这个实践是让人震惊的,我们从小相信眼见为实,眼睛不会骗我们。事实上是颜色根本不存在,颜色根本不是客观存在。(互动)

如果你第一次听说这个结论,有没有把自己吓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颜色,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是光的波长,然后你只能看到十万分之一的波段,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是我们眼睛根本看不到的。

2.2.3 为什么我们认识不到:人类求真不求存

2.2.3.1 进化的结果

所谓现象世界是你的眼睛看到的那个样子,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你看不到。你会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看到那个光的波长?王东岳老师解释的最好,叫人类所有认知是求存不求真。我们是为了活下来,你只要通过这个颜色的处理,找到你想跟它发生关系的对象,你跟它耦合了,让你生存下来就可以了。所以,进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机制,使得我们用非常小的能量就能实现对世界的识别,判断找到你要依附的那个对象。

你这样做的结果是你根本看不到世界本来的样子,这是你不得不做出的牺牲,来换得小能量来获得生存下来这样的一个结构。

不仅仅眼睛是这样子的,耳朵也一样。声音根本不存在。所谓声音是震动的波长,我们把震动波处理为声音而已。

2.2.3.2 尽管感受不到,但是还是一个世界

所谓现象世界,它和本体世界是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以及我们的思想,把它简化和扭曲为我们现在以为的这个世界。虽然你把它扭曲了,但是它还是真实存在的,它和本体世界是在一起的,是一个世界。

当我把两个世界最后处理成一个世界的时候,就避免了虚无主义。比如你看了《黑客帝国》之后就睡不着觉了,你会问这个世界是否存在,最后你会问出神经病来,不知道到底哪个是真实存在的,把自己搞蒙了。

我今天踏踏实实的告诉你,尽管有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同一个世界,真正的那个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在一起,所以它使得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边来建立你的生活价值,获得意义就有了根据。

2.2.4 为什么不能抛弃我们的五感:能知与所知

如果我们已经证明眼睛扭曲现实,我们能不能知道?就算你知道了,你有没有办法抛弃眼睛,直接去感知那个波长,能否做到?你做不到,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个重要的术语,叫能知与所知。

2.2.4.1 什么是能知

所谓所知是我们感知的对象,所谓能知是我们主体里边认知的那个主体,是我们能够认知对象那个主体性的那个能力,叫能知。

比如说,眼睛就是能知,颜色就是所知,这个定义非常重要,能知是能够认知的那个主体,所知是被认知的那个对象。

2.2.4.2 人类能知的渠道(眼睛)扭曲了

(1)眼睛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渠道

从眼睛到颜色,符合第一性原理的单向性法则,能知能够推出所知出来。这里边,我们只有眼睛这一个通道作为能知来看到外部世界。

但是我们看不到能够作为能知的眼睛。你会怀疑说我化妆的时候看到眼睛了,我做手术的时候把眼睛抛解出来看到我的眼睛了,一旦你看到你的眼睛的时候,它就变成所知了,而不再是能知了。

我们此处所说的眼睛,是你能够认知外部世界的那个主体性认知的那个能力叫能知。所以你一旦看到它,它就丧失能知的价值了。

(2)一旦眼睛发生扭曲,就禁锢了你

如果一旦这个通道发生扭曲了,你根本没办法,你只能顺着它,因为你没有别的通道,而且你都不能对它进行审视,因为你一旦审视了它,它就丧失掉作为能知的那个角色了。

2.2.4.3 思维也禁锢了我们

(1)归纳法证明有问题

你说人类比较特别,我们还有思想。思想是否会好一点?

人类的逻辑只有三个,一个是归纳法,我们以前讲过,归纳法的问题是不能证明你有再多的证据证明某一个观点对,只要有一个证据出来就把它给否掉了。所以,归纳法不能证明,有结构性漏漏洞。

(2)演绎法前提有问题

第二,演绎法。演绎法只要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它倒是符合必然的导出。但是演绎法需要有一个前提,演绎法的前提又是来自于归纳法,所以演绎法的前提也无法保证。

(3)纯逻辑不能一一对应

你说我用纯逻辑行不行?比如几何或纯逻辑。

问题又来了,比如说你建立这个几何学,你怎么能证明你所建立那个纯几何学和这个世界是一一相连的?它有可能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那个系统和现实世界的系统是否一一对应,证明不了。

所以,纯逻辑也有问题,所以我们人类的理性思维有问题。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逻辑是能知,所处理的信息是所知,你用眼睛看世界,可是你看不到眼睛本身,你用逻辑整理信息,可是你看不到逻辑本身,一旦你看到逻辑的时候,它就是你处理的信息,是所知,而不再是认知的主体能知了。

2.2.4 总结:形而上学禁闭

所以,我们得出第一个人类思维的窘境,叫形而上学禁闭。

所谓形而上学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感官,加上我们的认知系统,全都把我们禁闭在它固有的限制里边去了,而你不自知。

就像鱼,假如一条鱼就生在水里边,它也死在水里边,每天在水里边游泳,吃饭,玩乐,它其实根本不知道它生活在水里边,直到有一天鱼跳出来,一回望才知道,原来生活在水里边。因此要跳出来,你才能知道你原来的近况。你身处原来的体系当中的时候,几乎这个体系禁闭自己,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有对它进行逻辑的反思,你才能够了解到它。

2.3 二元性枷锁

这是第一个枷锁,第二枷锁更难,我称之为二元性枷锁。

2.3.1人类的思维方式:二元性

人类有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认识世界;第二个问题认识自己;第三个问题,我与世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的结构性特征我用冰山模型来看,完全是二元对立性的,世界和本体的对立,我和本我的对立,我和世界的对立,充满了二元对立性。

这是二元对立,可是人没办法,人一旦认识什么东西,全都是二元对立。想想看我们一直学习东西的理性,理性就是还原论,所谓还原论是拆分,我们的组合创新,教给大家的第一个方法论就是拆分。拆分是人类理性认识世界一个最基本的理性技巧,背后就是二元对立。你越拆分,你认识得越细,所以笛卡尔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特别难的事情你不能认识,你把它拆分为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一旦把简单的问题解决掉了,难的问题自然而然就得到解决了。

所以,我们人类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就是二元对立的。二元性是人类思维的必然起点。

举个例子,我们一说话的时候要有主语和谓语,所以你一说话就必须有分立,才有可能把话说开。

我相信很多同学在我这么讲之前,就认为应该如此,可是你要知道还有一个可能性,这个世界就是一元的,但是在你语言里边把它拆解成二元的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你不能说你的语言是二元性的就以此得出结论,世界本身就是二元性的,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2.3.2 第一级二元对立:主体与客体之间

人类经常二元对立。

第一级二元对立是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空间把主体客体分离开来。这个世界最奇怪的一个对立就是主客二分,如果没有主客二分就没有了我,一旦说我的时候就把我和世界分开了,这是第一次二元对立。空间把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了。

2.3.3 第二级二元对立:过去和未来之间

第二次二元对立是时间,我们一定要有时间作为分离线,然后有了昨天,今天,明天,就有了过去和未来的二元对立。

过去代表着你生,未来代表的你死,所以时间带来的二元对立就是生和死的二元对立。于是我们有了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这个二元对立产生的,你会发现人们继续分二元对立,最后剩下我的身体和精神。

2.3.4 精神和身体二元分化

最后笛卡尔说我能证明我的精神存在,但是我肉体是否存在,那可能也存在吧。

即使存在它是两个东西,精神和肉体又继续二元对立,又继续二元分化。

2.3.5 精神之间继续分化

你再往前去走,甚至很可怕。人们认为自己某一些精神是好的,人们认为自己某一些精神又是不好的,在道德伦理的压力之下,如果一旦你觉得自己不好,你会把它压抑下来,一旦压抑下来之后,其实它本身也是存在的。在你内部压抑,就会投射到你周围的人身上去。

有的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经常在不同的公司里遇到同一种对你不好的老板,连对你不好的类型都一样。但原因很有可能不是别人不好,是你自己把你压抑出来的那个不好投射到对方身上去了。你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很多你认为的别人的问题,如果发现都成为共性的问题的话,证明全部都是你的问题。你看又是人为的二元对立,我们的精神又继续分化下去,这就是现实。

2.3.6 如何打破二元对立:基点下移破解创新

二元性是人类思维的隐含假设,大家几乎认识不到我们的思维是二元性的,打破它特别的难,想打破人类思维的二元对立,这个难度允许我做个类比。

我们能想象出来一个平面,一张纸是弯的,因为平面是二维的,我们是三维的,我们能想象出来。假如一个蚂蚁,它在一个平面上,那个纸是弯的,蚂蚁是想象不出来的。

就像我以前讲过非欧几何一样,如果非欧几何想打破欧式几何的这个破界创新,它打破的第一个隐含假设就是整个空间不是平直的,而整个人类的大脑基因里边内置的那个模型就是平直的,所以非常难以打破。你明白这个难度有多大,所以黎曼把它打破的是历史性的大功绩。

而我们今天即将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我们思维当中这个二元性这个假设,难度是极大的。因为你一旦说话,一旦表达,一旦有概念,一旦有文字,全都是二元性的,你几乎离开二元性,连嘴都张不了,这个难度太大了。

2.4思维是禁锢我们的枷锁

2.4.1 思想家怀疑

我们一直很骄傲,认为我们的大脑和思维是上帝赋予我们认知世界真相的能力。但是有一些大思想家,已经开始怀疑这个能力了。

波普尔说,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因为观念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波普尔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居然怀疑我们的大脑有可能把我们给囚禁了。

我们再看赫拉利的一句话: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监狱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

2.4.2 枷锁

我们引以为傲的眼耳鼻舌身,以及我们的思想,你以为它是帮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其实是禁锢我们认识源头世界的那个限制而已。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有十万分之一,我们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已。你把那小部分处理成现象世界,而你把它背后的根源给丢掉了。

此处我们做一个非常大的反思,所谓现象世界,就是被我们二元性思维处理过的那个世界而已。

我把这张图再画一下,是不是像枷锁,我特别给你一个意向性的东西,二元性思维是枷锁。

我们这个世界不是这样子的,而你把它处理成了这样子,我们过去的问题是你把它处理成这个样子,然后你就认为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我今天提醒大家,未必世界本来是这个样子。

2.4.2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是真的

我们再回到这张图里边来看,洞穴里面的人下面有枷锁的,他的眼睛只能往前看,这个枷锁就是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思想。

请你再想一下古希腊人讲的话多么有意思,只有瞎子才能看见真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思维,不但不能帮我们看见真理,反而把我们禁锢在这个地方,只能看到这些东西。

所以柏拉图所说的洞穴隐喻是真的,它是真的,不是隐喻,而那个枷锁不是别的,就是你的眼睛和你的思想。

笛卡尔思想实验

3.1 笛卡尔对本体论进行质疑

3.1.1 本体论转向认识论

如果你跟上我的思路,会发现本体论出问题了。本体论认为我能够认知这个世界是什么,可是笛卡尔却说你连你的思维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去认识世界呢?由此哲学进行转向,开始从本体论转为认识论,你必须先处理好你自己是谁,你才能处理好和世界是什么关系。这是哲学的一大转向,从本体论转为认识论。

3.1.2 本体论的两个隐含假设

笛卡尔发现古希腊本体论有两个隐含假设,第一个隐含假设是客观世界一定存在; 第二是,主体能够认识客体。这像正确的废话一样,但它的的确确是它原有的这个隐含假设,而且主体能认知客体,主客二分的这个隐含假设。

3.1.3 笛卡尔对两个隐含假设进行质疑

笛卡尔发出很重要的问题:凭什么说客观世界一定存在?即使客观世界存在,凭什么说你能认识世界?这问题非常之棒。

3.1.4 什么叫哲学和哲学家

哲学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问题的追问,就是那些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去追问,这叫哲学。世界当然是存在的,我的脑子当然可以认识世界,这是常人理所当然认为的。但笛卡尔问凭什么,笛卡尔的术语叫做普遍质疑。

笛卡尔说我不相信任何事物为真,除非我证明它的确是真的。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从众效应。我的老师怎么说,领导怎么说,媒体怎么说,我就认为它是真的。

笛卡尔的普遍质疑是对峙从众效应的一粒最好的药。他说我不相信任何事情为真,除非我证明它的确是真。笛卡尔发问: 我们是否能够证明世界存在,我们是否能够证明自己存在?我觉得这问题问的特别棒。

3.1.5 问儿子-存在吗?

疫情期间我也讲不了课了,三个月讲不了课很折磨,于是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会折磨我儿子问: 儿子,世界存在吗, 你存在吗, 空间存在吗, 时间存在吗?我儿子被问急了说:一分钟一块钱。我给他钱,又问时间存在吗, 空间存在吗, 世界存在吗?后来儿子把价格涨到10块钱,后来涨价涨到100块,我讲不起了,所以才出来讲课了。

3.1.6 庄周也探索过本体论问题

大问题: 你是否能证明世界存在,你是否能证明你自己存在,你怎么证明世界存在,你怎么证明自己存在?接下来是一场辩论,中国古代有个庄周梦蝶,庄周说,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在那飞,还是我现在是一个蝴蝶,做梦变成了一个人形的我?这个问题的起点跟笛卡尔思考的起点完全一样。可惜的是庄周到此就停了。

3.2 笛卡尔的思想实验

3.2.1 我们的世界可能是虚幻的

笛卡尔就觉得这是个好问题,我怎么能证明我存在?现在的我会不会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我在做梦?会不会有另外一个人在我脑子植入的东西让我看到眼前的东西?所以有人称笛卡尔为VR之父,绝对是有道理的。

所以他做了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存在某个邪恶骗子,他可以把想法和知觉插入到你脑子当中,所以你所看到的那个世界,只是那个邪恶骗子在你脑中植入的想法而已。这个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黑客帝国》Matrix讲的全都是这样子的故事。其实有一个严肃的理论就叫VR模拟理论。(视频)

3.2.2 即便是虚幻实验,笛卡尔也想寻找真实

到今天为止,从逻辑上我们无法证明自己不是活在《黑客帝国》里。所以Elon Musk说,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亿分之一。如果不能证明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东西是真的?所以笛卡尔的思想实验非常严苛,假如没有办法证明我们不是活在某个虚拟世界里, 我也能够证明那个东西是必然为真的。如果那个东西必然为真,我以它为锚点建立起我整个知识大厦,那个知识大厦就必然为真了。(视频)

既然你无法否定你不是活在《黑客帝国》里,即便在那里边,我也想找到某个东西,它一定是真的,非常严苛。在绝望当中依然想找到根基,重建整个人类生活和新型大厦的努力,是这样子的。

3.2.3 我不确定任何东西为真,但我知道我正在思考

在这种情况之下,什么能够被证明是存在的?我现在使劲掐你一下,那很有可能是掐你把这个疼痛感输入给你的。笛卡尔说,在这样严苛的考验下,什么东西能确定为真,他得出一个结论出来,他说我不能确认任何东西是否为真,我甚至不能确认我脑子里想的这个东西是否为真。

但是有一件事情应该是真的,就是我正在思考。我正在思考的东西是否为真我不知道,可是我正在思考的这个状态必然是真的。

这一定是对的。就像我问我儿子,你是否存在?我儿子那天脱口而出,我存在,因为我正在回答你的问题。这个回答突然把我说呆了,几乎和笛卡尔是一个句式。我正在思考是必然为真的,然后笛卡尔得出一个特别棒的结论出来。

3.2.4 我思故我在

如果我正在思考,那么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必然是存在的。他把能够思考的主体命名为我。

所以,他得出震古烁今的那句话出来,“我思故我在”。我思就是我正在思考,能够思考的那个主体,它命名为我,我一定是存在的。这句话非常的经典。到今天为止,它都是整个形而上学的第一性原理,以我思为第一性原理,一个特别牢靠的根基,基于这个根基建立了我在,这个原理出来,我思故我在。

我相信你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太容易把它放弃过去了。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推理。你把它放弃过去之后,就会难以理解的思维之美了。

3.2.5 笛卡尔证明的缺憾,不能导出物质性存在

但是非常可惜,我们只能证明我思在,除此之外啥也证明不了。所以这件事情很有趣,我们只能导出某个精神性存在,物质性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最终一定存在的居然是某一个精神性的主体,我思故我在。这是到今天为止的认识论。但是到此为止以后,人们基本把它当作结论了。

3.3 普遍质疑笛卡尔

接下来我们希望用笛卡尔的普遍质疑来质疑笛卡尔。

3.3.1 笛卡尔一流的两个问题

笛卡尔留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主客二元论,“思”里边有主客二元论,我是谁,我到底是精神还是肉体,又是二元论。

接下来我们用三个元逻辑证明存在某一种比思维更高一点的意识状态,而且那个意识状态,不是二元性的,是一元性的。一元性是我们脑子中不可想象的,因为你想就是二元性的,所以你无法想一元性的东西。

3.3.2 能知是所知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用逻辑来推一下,同样三个元逻辑还是第一性原理,自指性和分形。我们把第一性原理做一点点变形。

能知就是所知的第一性原理,能知是你认知的主体的可认知性的那个东西,有能知你才能够认知外面的对象。

我们再回到笛卡尔那去,请你脑子高度清醒,我带着你做一点点思维的体操。

3.3.3 我是能知,思是所知,所有能够被思考的客体都不是我

笛卡尔说,我不能确定任何事物是否为真,但有一件事情的确为真,我正在思考,如果我正在思考,不管我是否思考到我是什么,必然有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是存在的。

我思故我在,请注意此处他把我定义成能够思考的主体,言外之意刚才的结构里边,我是能知。他说我不能确定思考的内容是否为真,我只知道有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是存在的,很显然我是能知,我不是所知,所有能够被思考的客体都不是我。 咱把这个“我”加个引号,我们几乎是第一次反思我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我是能知,凡是被思考的对象都不是我。

3.3.4 你怎么知道你在思考?我思考变成了客体

我们从逻辑上证明,笛卡尔的证明还是不究竟的,笛卡尔第一性原理是我知道我正在思考,这里有个关键性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正在思考? 如果你说我正在思考,这里面又有一个隐含假设,我知道我正在思考, 思考在这里面是客体。这意味着有一个比思考更高的意识层次,思考是它的对象,思考是所知,否则你怎么知道你正在思考?

3.3.5 对笛卡尔进行基点下移:我思故觉在

原本我思是笛卡尔的第一性原理,此时我们叫基点下移。笛卡尔的 “我知道我正在思考”,一定意味着有一个东西在看着你那个思,所以它就不是你的第一性原理,有一个看着你的思那个东西才是新的第一性原理。请允许我举例子,请问如果你做梦的时候,如果不是梦中梦的话,你在梦里边你不知道你在做梦。当你知道你在做梦的时候是你清醒状态,用你的思考做能知,用你的梦做所知,梦是你思考的对象。

所以,庄周那问题非常容易问,我只要在怀疑我现在是否在做梦,就证明我没有在做梦,我就是思考中人。所以,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是错的,我思不能证明出我在。我思只能证明出有一个比思更高的意识状态存在。如果说我知道我正在思考,一定有一个something东西知道你正在思考,思就变成了你的对象,那个东西就变成了能知。所以这里边把句式我们说全一下,是我知道我正在思考,所以必然有一个能够觉知的我是存在的。

3.3.6 我,不是那个思考的我,而是觉知的我

3.3.6.1 我是能知,是觉的我

我觉知到我正在思考,所以那个我应该是能够觉知的那个我,因为此处觉是能知,思是所知。我是能知。

3.3.6.2 吠陀经:它是觉性智慧

我再展示一些古代的经文给各位看,你看印度教的吠陀经《奥义书》,它是眼睛看不见的,但眼因它而能看见。它耳朵是听不见的,但耳因它而能听见。他是心智无法思量的,但心因它而能思量。

这里面有一个它,是它看到你正在思考,它比思考更高一个台阶,因为有它的存在,你才能够思考,你也才能知道你在思考,这个它就是我们说的觉性智慧。

此处我们放烟火,证明有一个比思维更高的东西是存在的,我们把它称为觉性智慧,此处非常重要。

3.3.6.3 逻辑上成立事实上成立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本体世界,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住了,但刚才我们用纯逻辑的方式告诉你,有一个比眼睛、比思维更高的意识状态。即使你现在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从逻辑上是同意那个东西是存在的,只是你没有能力达到那个状态而已,此处非常重要。

3.3.6.4 觉我是本我

那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我觉,然后继续追问“我是谁”,在笛卡尔的定义里边,我是能够思考的主体。

凡是能够被思考的个体都不是我,所以笛卡尔的“我”就变成了小我。真正的“我”,是乔达摩的“我”,才是本我。

我们一直以为,人能思考是人最顶级状态了,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思考的我”,当你把自己定义为思考的我的时候,你也就被思考所禁闭住了。

此处我们破界创新,我是主体性的我,是作为能知的我,我在这儿,我又不在这儿。此处又把笛卡尔那个我的定义给打破了,第一次打破了思,现在我们又打破了我的定义。

真正的我在思想之上,思想原本是我的仆人,我不知道为什么睡着了,仆人当家了,你把仆人当成了主人,现在大家都这个状态,你以为这个家就是这个仆人的了。其实我逻辑上也证明了,仆人背后还有主人,它只不过睡觉了而已。

所谓觉醒就是让觉性的那个我醒过来,我不是能够思考的那个主体,我是能够觉知的那个主体叫我,我们把我这个主体性放到觉性智慧上,这个状态就叫觉醒。你把那个意识转过去的时候,那个状态就叫觉醒。

《当下的力量》有段话特别好:

“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那个思考。在你开始观察那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然后你就会了解: 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相。这时,就开始觉醒了。”

关键步骤是第二句话,在你开始观察那个思考者的那一刻,你在观察思考者的时候,这个思考就变成了所知,如果它是所知,说明它不是我。你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对身份的主体性的怀疑,这就是觉性的开始。

3.3.7 觉是自指性的,一元

这里依然有一个隐含的逻辑漏洞,要再挑战一下,我觉知到我自己正在思考。你再质疑一下你怎么知道你在觉知?如果这么问下去又是无限递归的。

为了避免无限递归,伟大的自指性这个神圣法则能够挽救我们。“觉”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它是跟思维不一样的,它自己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觉知,这句话是非常无理的,自己怎么能觉知到自己正在觉知?所以此处的“觉”既是能知又是所知,能知和所知合一,主体和客体合一。

如果是合一,就证明觉性智慧是一元性意识,它是思维到此为止的一个源头,而且是唯一的一个源头,一元性的,到此为头了。“觉”自己能够观察自己,你理解不了,因为你的思维是二元性的。二元性就是理解不了一元性,觉是一元性的。在意识层次上它到头了,最高的一层。它是而且是唯一的那一个意识的源头,它生发出思维出来。

3.4 总结:我们找到了源头,觉性是一

3.4.1 觉性是一

到现在为止我们从两个元逻辑推出,第一觉性智慧存在,它高于思维,我证明完毕。第二,我们证明了觉性意识是一元性的意识,是一个且唯一的一个意识的源头,是我的源头,是唯一的终极的那个源头,就是“觉”。

由于我们认为觉我是一个源头性的存在,所以它其实是个状态。而我们这个二元性思维,原本以为它是终极状态,能如实反映本体世界,我已经证明它根本不是,它其实是简化和扭曲了外部的这个世界,而它是我们最终一元性,觉性意识的对象,所以它可以粉碎,最后留下的那个源头,是一个永恒的、无限的、合一的源头,我们称它为“觉性是一”。

当我说存在是一的时候,找到了世界的源头,此处我们讲觉性是一的时候找到了我的源头,我的源头是思维之上的那个觉性的那个我,是终极源头。

我们证明了你是有源头的,那个源头是一个源头,这件事情非常令人震撼,而且非常的简洁。觉性是一。

3.4.2 觉性意识有多么重要

我也用《新世界》里的一番话来解释一下“觉性是一”的重要性。

“其实世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其他的真理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当你能够找到那个真理的时候,你的行动将和它一致。真理和你的本质 ( who you are) 是无法分开的,你就是真理。如果你在他处寻求,那么每一次都被误导,你原本即是的那个本体,就是真理”。

觉性是一,那个觉性和觉性的那个本我,它就是真理,它是最后的一个源头,最高的一个意识状态,我的本我的那个状态,是我的主体性和我的意识状态合一的那个状态,就在这伸着拳,等着你说我就在这,我是绝对参考系。

3.4.3 破除虚无主义,带来确定感

这种感觉完全把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确定性都给去掉了,会给你提供确定性,你就会知道如何回答那个问题: “我是谁,我到哪去”。我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回答了,不会这么犹疑了。

用你的名字来命名,你的工作身份,都完全没有意义。当你找到那个“觉性”的我的时候,那个确定性一下子就来了。

3.4.4 觉醒和开悟的状态是什么感觉

我读《当下的力量》中作者自我描述中的一段给你听,让你touch一下这个状态: 他说在我29岁生日的一个晚上,我一个很可怕的感觉,我深深的厌恶这个世界,我想毁灭我自己,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那个晚上这句话一直不断出现在我脑海当中,突然我认识到这个想法很奇怪,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就有两个我,一个作为主语的我,一个作为宾语的我。那我到底是哪一个?然后那一刻我被这想法惊呆了,发生了一件事情,我的大脑完全停止了。

下一堂课会讲,当你大脑完全停止的时候,是你走向觉性意识的不二法门。

我完全有意识,但思维就不存在了。感觉自己被吸引进一个能量的漩涡,我陷到深深的恐惧当中,身体开始颤抖,我听到一个来自于我胸口的声音,不要抗拒。我感觉自己被吸入一个空洞当中,这个空洞在我体内,不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惧,让自己陷入困境当中,然后不记得发生什么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听到窗外的鸟在叫,我的眼睛是闭着的,但是我清晰的看到一颗钻石的意向。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帘当中射了出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之下,我感觉到了光的无限性,远超我们所能理解的。这个从窗帘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

描述了作者突然觉醒的那个状态,是一种思想之我突然转轨到了觉性之我的那个状态。我们用非常简洁逻辑的语言证明了这件事,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放个烟火,觉性是一,如果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帮你找到了你的根,我帮你找到了你是谁,我帮你找到了你的家在哪里,这样一个状态非常大。

相关文章

  • 创新院觉性智慧(上)—觉性是一

    1.课程开篇 1.1 课前回顾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混沌大学创新学院第三阶理念世界的课程,今天我们来讲乔达摩的觉性智...

  • 觉知力

    觉性的智慧是一种觉知力,是行住坐卧中处处都清楚的觉知。 觉性是能知,念头是所知,能所不二。

  • 创新院觉性智慧(下)—一个源头

    1.觉是什么样的?No mind 1.1 开篇引言 我们之前用两个元逻辑,证明出觉性是一,觉性意识存在,而且它是一...

  • 我是觉性海洋的浪花一朵

    一切都只是觉性在用 任何时候觉性只看到觉性在用, 无论你在做什么觉性只看到觉性在用。 你在刷碗时觉性看到觉性在用。...

  • 觉性

    所谓真心,唯是自性,所谓自性,唯是空性,所谓空性,唯是觉性...... 而此觉性,至纯至净,至空至灵,本自超越一切...

  • 觉性

    不知何处是菩提,何须服药觅升天。 人生富贵自有时,无人为我磨心剑。 幕客追风入凤池,愿求牙旷正华音。 成名不遂双旌...

  • 觉性

    要谨慎,记住目标,忘掉进步!最难的时候是在变化的时候,例如跑步的时候如果一会很快一会很慢,坚持跑下去就会很困难,就...

  • 觉性

    觉性的特征:“一切俱非,一切俱即,非一非异,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心:念头、心识、觉性(本体) 空:无常、能量、...

  • 觉性

    帮助人,能够大多数时候能冷静。

  • 心要随笔

    作为一种教育,或实证的科学,觉性或本觉智慧是道的根本,由此因应时代和根机而奠定各个宗派的发展。 觉性光明虽然本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院觉性智慧(上)—觉性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za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