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附1:《互相残杀的八个人》

附1:《互相残杀的八个人》

作者: 徐湘楠 | 来源:发表于2019-09-20 16:01 被阅读0次

光线打在物体表面,未被完全吸收,剩余的光线反射出来,射向人眼,然后经过晶状体,投射在人眼的视网膜上,经过视力细胞的感光换能,将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传导道传入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这个过程被人类称之为“看见”。

也就是说,所谓的“看见”,要被切割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感光,第二部分是传输,第三部分是大脑理解。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思想上的实验,我们把α眼球的感光部分切掉,接上β眼球的神经冲动,那么会发生什么呢——α眼球的大脑会看见β眼球的视觉,换句话说,α大脑产生了幻觉。

这种幻觉,比“看见”更准确的描述,是可以“感知”到。

铃生从8岁起,就可以感知到另一个人,他知道那个人在自己的哪个方向,距离大概有多少,现在心跳多少,血压多少,那不是“看见”,而是能感觉到那个人,这有点像有人在他背后,那种视线打在后背的感觉。他能感觉到那个人血脉偾张,也能感觉到因为专注带来的冷静,另外,就算是心跳加速,好像感觉也是不同的,有时候觉得热血腾腾,但有时候却浑身寒冷。

对了,两种心跳加速还有一种区别,那就是彻骨的寒冷之后,铃生的左乳头会痛,这种痛感非常清晰,就像乳头被刀切割一般,这让铃生每次都会撩起衣服检查,但是胸口却毫发无伤。

四年里,铃生一共感觉到5次这样的疼痛,次数既没有多到让铃生花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少到让铃生毫无察觉,而那疼痛太清晰,以至于后来铃生察觉到浑身发冷之后,就会有意识地等待左乳头的疼痛,而那疼痛也毫无意外地,总是能准时到来。

17岁高考,铃生投到外地的志愿纷纷石沉大海,于是拿了本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的晚上,窗外下着暴雨,刚刚旅游归来的铃生在家检查行李,这时有人敲门。

“来了。”铃生说。

此时窗外下着暴雨,铃生虽然察觉到寒意,但只当是雨季降温,没有多想,他下了楼,只觉得越来越冷,渐渐地竟然产生了莫名的熟悉感,铃生在迷迷糊糊之中拉开了门,一时间所有的声响都被门外的雨水盖去,门外站着一个穿着白色汗衫陌生的男人,看到铃生,他用左手的刀子撩起自己的汗衫,露出自己的左边乳头。

在看到那男人5道伤疤的时候,铃生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想要掩饰,但四年来与寒冷相伴的疼痛还是先他一步,在这个瞬间,他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左胸。

“就是你了,”那男人说,“游戏结束。”

说完一刀捅死了铃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附1:《互相残杀的八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zd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