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十年寒窗苦终于到了见分晓之时。我居然神奇般通过了5月份进行的高考预考(我那时候的理科成绩比较糟糕,集中复习时我选择了文科),拿到了高考入场券。很多同学没能通过这场资格考试,只好等待来年了。
高考定在7月7、8、9日。考场设在县城一中内,我们马集中学的考生由于远离县城近30公里,7月6日晚上就被安排在当时非常牛叉的六合一招(六合县委第一招待所)住宿,为缓解紧张情绪,带队老师便不再让我们看书做题,可以在院内聊天散步。但晚上仍紧张地无法顺利入眠。
那个年代高考就是我们农村子弟靠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了。为此,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想要穿皮鞋、拎皮包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否则这一辈子就只有穿草鞋、扛扁担(务农)的命了”。高考成了“皮鞋”与“草鞋”的分水岭。
1981年的夏天特别热,考场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坐在考场里汗流浃背。县教育局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点人丹丸、风油精放在考场里,也没有派上多大用场。
7月7日的语文和政治,考的很顺利,尤其是那篇“流芳百世”的奇葩作文《毁树容易种树难》我还感觉完成的不错,毕竟语文还是属于我的强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和幻想。可到了7月8日上午的数学考试,彻底浇灭了我刚刚燃起来的一丝火苗,本身数学基础差,而我容易掌握的几何题,却命题很少,好多题直接没做。使我不得不面对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残酷现实了。。。。。。
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那么接下来就只能有三种情况可以摆脱繁重的农活了。一是当兵,通过当兵转业,安排工作。二是顶职,子女顶替退休或去世父母的“铁饭碗”。三是学徒,可以通过拜师学手艺,木匠、瓦匠、漆匠等等。课堂里描写的农村青年的美丽人生和现实尽然是这样的一番情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