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责任链模式
主要思想:对象引用了同一类型的另一个对象,形成一条链。链中的每个对象实现了相同的方法,处理对链中第一个对象发起的同一请求,如果一个对象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把请求传给下一个响应器。
二、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的目的是把抽象层次结构从其实现中分离出来,使其能够独立变更。
桥接模式的优点: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而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非常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可以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三、适配器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适配器模式既可以作为类结构型模式,也可以作为对象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优点: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而无须修改原有代码。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实现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来说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
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通过使用配置文件,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四、单例
单例模式(SingletonPattern):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这个类称为单例类,它提供全局访问的方法。
单例模式的要点有三个:一是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二是它必须自行创建这个实例;三是它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单例模式是一种对象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又名单件模式或单态模式。
注意点:为了防止使用者创建对象,需要从重写两个方法$\color{red}{allocWithZone}$和$\color{red}{copyWithZone:}$。另外$\color{red}{instance = [[super allocWithZone:NULL] init];}$需要使用super方法调用防止在第一创建时循环调用。
五、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Pattern):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我们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命令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别名为动作(Action)模式或事务(Transaction)模式。
命令模式的优点
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新的命令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系统中。
可以比较容易地设计一个命令队列和宏命令(组合命令)。
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请求的Undo和Red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