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城市的死与生—走出费孝通陷阱》读书笔记

《中国城市的死与生—走出费孝通陷阱》读书笔记

作者: 王叽叽的小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3:06 被阅读0次
    中国城市的死与生——走出费孝通困境

    读完全书,合上书本回忆下。首先,从名字来看,这本书的给人的感觉是仿照《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然而看了几个章节之后就发现,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侧重在如何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好,当然目的也是为了使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可以说它是一本针对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城乡发展更协调经济更加稳健的书籍,而简·雅各布斯的侧重点则在于城市的建成环境,如何让城市充满活力,让街道活跃起来,这是一本针对发展成熟的国家的如何使人们更好更安心的生活而做出的一些城市规划的建议。

    总结来说,童大焕更多的是在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所提出的建议,而简·雅各布斯是对城市规划中城市活力所提出的建议,诸多老建筑的必要性,短街道的意义,多个主要功能的并存等等。

    下面回顾下书中所提及的几个有意思的点,当然该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到底是left还是right我依然傻傻的分不清,反正是属于大谈经济改革的是邓那一派的,然后是对着的毛那一派的,不管那么多了)。

    序言中提到中国城市化需要重定坐标。早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斯蒂格里茨就说过: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序言中,作者也谈到从QQ大数据看中国大城市化潮流势不可挡,这和最近的比较火的一个观点“用脚投票”相类似。

    中国从七、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在贯彻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推崇的“小城镇建设”,“控制大城市规模,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就地城镇化”这些观点还真的有听过。童认为这是一个困境,从人们自发性地向大城市迁徙来看,大城市化是资源节约、效率提高、人类自由与能量充分施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这一点我是认可的,大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及其相对公平开放的环境更适宜有一定基础条件(此基础条件即购房能力和潜力)的人生存,同时,从城市整体出发,大城市的创新创造能力随着其城市规模是呈超线性增长的,小城镇在这点是绝对比不上的。其次,对于距离省会城市或二线城市一定范围内的小城镇,就地城镇化还是可行的,距离再远的地方则希望不大。

    这点可以拿自己家乡作为例子,自己家的小镇距离县城中心车行距离10公里,距离郑州市旧城中心约40公里,距离开封市中心约30公里,最近几年家乡的发展非常快,各种便利的生活设施大型超市、各种银行、烧烤夜市、酒吧KTV纷纷兴盛起来,看着微信聊天群里一家人时不时去喝个小酒,去看个夜间灯光展,去逛个草莓园,真心觉得家乡建设不错。除此之外,家里的街道上每家门口配备有垃圾桶,街道定期有人打扫,公共电话小亭子已经被人扯坏了(当然这个也不需要),家里很多人都是在县城一套房子,家里一栋自建的房屋。不久前还有传闻说家里要铺设暖气管道和排污管道,这点令我特别开心,虽然空调可以制暖,但是那个太干了容易感冒,而且铺设下水管道意味着这个家里的卫生程度将会大大的提升。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距离大都市圈多少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具有良好发展的机会,中心城市对周边乡镇的吸引真的是呈现出圆形的距离衰减的形式吗?此外,对于一个大城市而言,其资源节约的效率是否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是否存在一个最优城市规模使得城市的系统发展达到一种效率最高的状态?

    关于当代中国“鬼城”成因及其化解之道的内容,我觉得比较涨知识的一点是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内容,这其中提到了一个“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即利用公权征用远郊乡村的农村耕地和宅基地,或者是以返耕的名义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在他们开发城郊土地时就不会触碰到这根红线了。这样不仅有城市中的“鬼城”出现,还有乡村中的“鬼村”出现了,蛮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关于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在试图创造一个“均衡”的社会,而事实是正是社会的不均衡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这句话是对的,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去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社会,在那个时候,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会产生双向流动,而不仅仅是小城市的人们往大城市跑。关于人口聚集带来经济聚集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相当有意思的,为什么人口聚集可以带来财富聚集但是财富聚集不一定带来人口聚集呢?在一定的财富聚集下,我们逐渐增大人口规模,那么是否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时候人口的规模足以保证财富的再创造呢?同时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一个所占面积的问题,即围绕一个城市特定半径圈内人们的收益和人口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

    文中还提到了“磁铁效应”和“万有引力定律”,能量越大的城市吸附力越强,但是城市发展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一体现在经济效益的限度,即人口的聚集不能使财富和经济活动呈现出比人口聚集程度更高的聚集效应了,另一个是时间的限度,即城市扩大后,郊区人们所能容忍的通勤时间,其实这个也是城市空间的限制,即城市规模在多大程度上不会让待在城市中的人们离开。这样一来,我们考虑城市的限度时可以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这三个传统的方面来考虑,功能对应着经济效益,规模对应着通勤时间,空间结构对应着什么呢?住房需求还是生活便利程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落脚城市》一书中提到,每年的春节期间,很多人离开深圳回家过年,然而在08年春节后,深圳市政府发现竟然有超过200万人没有回来,这些人都去了比较接近家乡的内陆城市。也听到有人提及过,返工返学潮流是有多个阶段的,赶在初五、初九、元宵节等的人们目的各有不同,但是等人口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对比下春节前后的人口总数,分析下该城市是否有一些人没有回来。所以这也是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回来需要数据支撑呀。

    按照小短腿的话我这是信口雌黄,也是,毕竟背景知识贫乏,没读过几本书写不出什么高深的“知识”,可是“知识”不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的吗,等我再多读点“信息”就能够说出一两句属于自己的“知识”了。

    干巴爹↖(^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死与生—走出费孝通陷阱》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bm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