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从窗外望去,一人看到了满地的泥泞,另一人却看到了漫天的繁星。
人是选择性的看世界,乐观的人往往看到世界积极美好的一面,悲观的人往往看到世界肮脏丑陋的一面。但无论是乐观的人还是悲观的人,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也许并不完整。因为任何一件完整的事物,都至少包含两个面,这两面皆为真实。但人总有局限,往往容易只看到其中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以至于看不清事情的全貌。
乐观的人看到了漫天的繁星,悲观的人看到了满地的泥泞。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人事物,“繁星”对我们而言是“好的”,“泥泞”对我们而言是“不好的”,以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去思考判断问题,最容易走入极端,喜欢“繁星”而厌恶“泥泞”,以至于陷入偏道,偏向于一端而完全排斥另一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不满,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由此而来。
但从自然的角度俯瞰一切,漫天的繁星+满地的泥泞=完整的世界。
自然无所偏爱,一视同仁的滋养万物,无条件而不求回报。自然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在自然的眼里,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在你周围的一粒沙、一块石头、一片树叶、所有你能触及到的生灵,无论渺小或伟大,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即合理,万物皆有价值,每个人的人生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有着怎样的身份、怎样的经历,每一个人都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黑夜,白天无从存在,如果没有磨难,我们也不会成长,如果没有失败,我们也不会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取得成功,因此存在即合理,万物皆有价值。人心所向,向爱向光;人心所向,向暗向邪,皆在一念之间。为什么我们会经历痛苦呢?答案是,我们经由黑暗发现光芒,闪耀光彩,荣耀天命。成为灯塔,照亮更多的人。光明从黑暗中生发,黎明从暗夜中破晓。
老子曾说“道法自然”,道不是效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自然平等对待一切,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生养万物而不控制主宰,给万物自由而不妄加干涉,因此“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真正的强者,是在饱经磨难之后,依然初心不改,是在经历至暗之后,依然选择光明的人。
“上善”,是一种慈悲和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这世间的爱分为很多种,但爱从来不是一种定义,你是爱、地球是爱、宇宙是爱、亿万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皆是爱。万法归一,殊途同归,最终都指向一个“爱”字,而真正的爱,源于本心。
人的初始,心中都有一颗至纯之心,手里都有一把正义之剑。只是,随着我们长大,有些人的初心被丢进了欲望之海,正义之剑也已变得锈迹斑斑。


佛说,“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理不可说,无缘不能渡。”世界之大,我们不可能唤醒每一个人,人们需要自醒,因为我们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只有醒来的人才会看到自己的问题。其实真正的“渡众生”,是渡自己心中的众生,人的眼睛总是向外看,但很少向内求。以至于我们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问题,却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说,人最难的,其实是认识自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愧本心,救可救之人。因为我所理解的正义,就是在遵循内心最高真实的基础上,做我心中认为正确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为世人尽自己的一份力。不论结果成败,只求问心无愧。
真是善的基础,善是真的方向。有真无善便会伤人,很容易误入歧途;有善无真便是伪善、妄善。
真就是遵循并释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做真实的自己,是忠于自己的心,接纳自己原本的模样,呈现自己最原始的状态。仅是真实的自己还不够,同时要用良心指明方向,这样才能走正确的路。
“善行无辙迹”。真正的善良不会让人感到难堪,常常是不张扬、不喧哗、甚至也毫无施予、施舍和怜悯的痕迹,而是给别人最体贴、最自在且最舒服的观照和温暖。哪怕是对身份最卑微的弱者,也要做到足够的尊重。很多时候,很多人虽然好心,却容易办了坏事,灼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虽无恶意,也确实是为别人好,却让别人感到颜面尽失。
真正的善良让人没有心理负担,关心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用他的自尊作为接受善意的代价,恰恰是要顾及到他的体面,懂得在不动声色的帮助中给人留几分默不作声的成全和推己及人的周到。真正的善良是真心为他人着想,想方设法去减轻别人的压力,而不是以善良作为道德的至高点,去给别人增加心理负担。正如作家梁小生曾说:“善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是积德不需要人见,善意匡如清流。真正的善良来自于本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心自然真情流露之善意。见到一个小朋友哭的很伤心自然知恻隐,见到一个垃圾桶翻了自然知道将它扶正。在这之前,没有刻意行善的念头,事情发生了之后,自然生发,随感而应,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美好的一面,每个人都在不懈的追求美好,其实美好在心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好本身。美好是真、是善、是爱。真诚、真实、真心源于真;善意、关爱、利他归于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纯真思无邪、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滋养和给予则是爱。美好是世间一切温柔正能量的总和,是真善美本身,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彼此信任互爱的真诚,是雪中送炭的温暖,是心中自然而然生发的温柔和善意,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很多人中途丢了的、人性本来的光辉。
把丢了的本心再找回来叫返璞归真;把本心中的真实和善意,那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叫致良知;选择相信美好,看见美好,收集那些生活中美好的瞬间,所思、所言、所行完全一致叫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是“活在当下”。
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时,用爱的角度去看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将会发现,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你经历的所有事、许多痛苦、各种经历,都在帮助你忆起,你心中的爱,忆起真正的你。选择看见美好,相信美好,最终就一定能收获美好。始终保持一颗光明的心,你内心的光,永远会为你指明最正确的方向。
最高德行的人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并不是因为他们软弱,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刚强的显要,而是以心感心,他们知道人人都有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人人皆有良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滋养万物而不计较,公平公正,不偏私,无偏见,只是无心自然而为,过后即放下。包容一切对立不同,平等博爱对待一切,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天人合一齐万物,容纳一切法自然。
用心中的美好照亮人心,滋养自己、疗愈他人。爱己也爱人,以爱己之心爱人,用思维的光,去发散自己独一无二的能量,知行合一。专注于世间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让自己散发美好的磁场,去吸引更多的美好来到你身边。用本心中的美好,唤起他人心中的美好,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发扬光大。
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却又不被社会磨平生活的态度,能用包容去理解他人,却又不强求谁都理解自己。喜怒哀乐不困于心,大起大落波澜不惊。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