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迪的可爱之处

高迪的可爱之处

作者: 七年三日 | 来源:发表于2014-01-02 23:35 被阅读0次

    高迪出生在巴塞罗那的塔拉戈纳这一美丽的乡村,这里是艺术大师的摇篮,毕加索、达利、以及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都诞生于此,绘画、建筑、音乐各个领域的巅峰成就在这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而高迪用运动、色彩、动植物在这里构筑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记得高中看着学校门外房产商为了附庸风雅而修起的豆腐块似的高楼,我在心里想:以后一定不会住那样的房子。或许是对直线、棱角、机械的厌恶,当我知道高迪喜欢用曲线来修建建筑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了,原来这世上真地有这样的理想小屋。

    看到他波浪形的墙面,有机形状的窗户、门洞,色彩斑斓的蛇形长椅,他的艺术品似的各种造型的烟囱,立刻爱上了这位建筑家以及他的建筑,甚至于对原来并不感冒的建筑设计也添了几分兴趣。高迪仿佛是大自然派出的使者来装扮我们的过于机械化的城市,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建筑中的温暖与亲切。

    不用说他对自然的理解与诠释,他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创作就是回归自然”。他设计的通风系统远胜于作为热量搬运工的空调,天花板上的巧妙的可以随着流淌的阳光而变化的浮雕构成了四维空间,让人感受到了柔软的流动性。由蜂巢和海藻构形的门把手把创意渗透到了每一个小角落,仅仅是试想着游走其中,就会感受到建筑的亲切与人性的温暖,仿佛建筑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可以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只需走过一次就足以成为人们幸福的回忆吧。他的建筑该不是孤独的,它们承载了无数人的爱与满满的回忆,我相信那空气中都嗅得到昔日的感动。

    我们从建筑中也感受得到这位昔日的建筑师的腼腆、天真、虔诚与真挚。或许是从小的体弱多病使得他养成了一些终身的习惯,如严格地吃素食、尽可能的多步行,以及虔诚的宗教情感。那些光滑的灰泥表面的花的母题和铭文大部分都是宗教性的,宗教是他追随的的美好,也是他的雇主,他在修建圣家族大教堂时说:“他的老板并不着急”,这句话应该是对他的虔诚最好的注脚。

    高迪的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创作,毕竟,每一个人都脱离不了他的时代以及生活背景,无疑的是高迪一定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之上,以及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他有着塔拉戈纳乡村居民的常识),就同时代而言,他也汲取了众多陶瓷艺术家、著名雕塑家、铁匠工人……的灵感,高迪与他们融洽的合作促成了技术与艺术的辉煌结合,创造了“高迪化”的艺术。

    但这些人必定是少的,注定高迪是孤独的。他唯一的知音应该是居埃尔吧,他的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会引起居埃尔欣喜若狂的反应。他虽然在有生之年就接受了许多富豪的邀请并为他们修建住宅,但当他心中的杰作“米拉之家”真正修成之后,却被当地人戏称为采石场,而米拉夫妇也为此将高迪告上了法庭。虽然最后的结果是高迪胜诉,但这足以证明他的建筑并不为时人所理解。

    高迪的死是凄凉的,他在一个人人都在欢庆的日子里却被蕴含着人们喜悦的之情的电车所撞而去世。而当他被撞倒之后,却因为外表看起来像流浪汉而被送到一家收治穷人的医院,以至于在三天后匆匆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葬礼确是隆重的,因为人们终于辨认出了他的身份。这又是一种社会习以为常的歧视,面对天才和流浪汉,谁又辨别得出他的思想呢?外表是最有欺骗性的东西,也是最为人们所乐于接受的欺骗,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种论断,还沾沾自得的借以阿Q式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或许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现杰作的眼光,他们认可的只是那些已经获得名利的“成功者”,而对超越时代的任何东西都存在着潜在的抗拒心理,当然这也是由于一般人缺乏做出判断的能力。而当他去世多年之后,终于被人发现,被人高高捧起,甚至于被其他流派根据他建筑中的各种蛛丝马迹拉入各种阵营,这时当地的居民也乐于承认他的伟大,并为身在“高迪之城”而感到自豪。

    多年以后,我们称高迪形成了我们只能称之为“高迪主义”的建筑,这也是他很难被模仿的原因。他的建筑中也蕴含着他的民族主义的情感,例如包括雕塑和以加泰罗尼亚的四条纹为特征的外表面。这是只属于高迪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去模仿的,也模仿不来的。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有深沉的爱,建筑师才会自觉地将民族特征、民族情感融入他的作品。如果我们不知所以然地把这些都顺手拿来,恐怕会适得其反,建筑的传播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感觉,而别国的传统拿过来只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厌恶而已,而这种对民族的爱才是我们应该培育的情感。那么,他对我们的启发在哪里呢?

    难道是安徽阜阳政府白宫,五粮液的“酒瓶”大楼,深圳方圆大厦?中国的飞速发展的经济土壤滋生出了各种搞怪恶俗的建筑,虽说“艺术不同于生活”,但显然大众百姓并不买账,它们往往会造成极其恶劣的视觉污染,建筑的生命则更无从谈起了。相比之下,我们的邻国日本确是今天去巴塞罗那看高迪建筑的人中最多的,相应地日本的建筑水平也远远高于我们,他们将“茶室”美学思想与传统神道与建筑相融合,有着强烈的日本气息,甚至掀起了“东方热”。

    我们真正应该借鉴的恐怕不是精巧的童话般的造型,更重要的是高迪对每一构件完美的不懈追求,总是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就圣家族来说,之所以耗时百年之久,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只能接受私人捐助。一个经典建筑的建成是需要融入建筑师与工匠的情感与耐心,甚至是几代人的付出,整个民族的挂念,而时间的流逝则使得“他”越发散发出地方性的魅力。

    这才是我认为的高迪的最可爱之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迪的可爱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d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