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公公婆婆和我们一起回了老家,因为工作和上学,我们8号先回了广州,公婆难得回老家一趟,加上婆婆在回去的高速路上一路晕车呕吐、9号老家有节日等原因,所以就安排了老人家11日坐高铁来广州。
9日、10日两天我们一家四口,所有一切自己搞定:
晚上临睡前我用电炖锅预约了第二天一早7点能吃的八宝粥。
第二天一早,我5点45分起床,参加一阶课,然后将衣服放进洗衣机洗、简单准备一点配菜、凉粥。
哥哥早上7点20分起床,吃完、刷完牙,7点45分之前就自己去上学了。
弟弟也基本没有赖床,8点10分就能开开心心地送去幼儿园。
期间爸爸及时补位,在弟弟6、7点醒来需要喝奶的时候、在哥哥需要帮助的时候、在我洗漱用游戏力叫弟弟换衣服的时候、在衣服洗好需要晾晒的时候。。。
9日下午,我休了半天年假,在家等钟点工罗阿姨过来打扫全屋卫生,然后3点半去接弟弟幼儿园放学、回家煮粥、下楼买青菜、收衣服。哥哥则自己放学、到时间就自己拿着书去楼下的7楼上钢琴课。爸爸晚上7点回到家,简单炒了青菜,我煮了孩子点名要吃的番茄拉面和螺蛳粉,一家四口简单吃完。我不用15分钟,就把厨房收拾干净。傍晚,还请哥哥和弟弟一起做家务,把所有衣服都叠好了。
10日下午,我因为上班没空,所以就委托了住在楼上的弟弟好朋友小婕婆婆帮忙一起接弟弟。她带着小婕和弟弟玩,然后弟弟也一并在小婕家吃了晚饭。
我下班6点半到家,哥哥上完钢琴课已经自己回到家,正在饶有兴趣的练习《阿童木之歌》曲目。我抓紧放了粥下去煮、把前一天腌好的排骨放进烤箱,然后上楼接了弟弟回家,差不多7点来钟,爸爸也回家了,炒了青菜,一家四口开吃。晚上洗完碗、收完厨房也才8点。
一家四口的生活,简单、温馨、开心、快乐,虽然节奏快,但感觉都不是事,还能带着孩子一起做做家务。
11日公婆回来了,又开始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因为公婆在,上面部分事情,例如做饭、洗晒衣服等家务事,全被公婆包了。但其实我们感受并没那么好:
一是大家个性和速度不一样,我们早早煮好,早吃早点做其他事情,但是老人家没有叫就没有动,等到我们要吃早餐了,粥才刚煮好、还是滚烫的。我们动作快,我煮个粥不用3分钟,家里一堆衣服分两次滚筒就洗好,但老人家看来,就是很大很复杂的事情,奶奶煮个粥要搞上20分钟,然后阳台的衣服也是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总是有衣服,同时奶奶还一直呆在那里洗洗刷刷衣服,每天念叨广州的水质不好不干净,洗出的衣服都很黑。
二是大家需求不一样,我们可以随时吃八宝粥、小米粥、白粥,但是老年家一年365天都是白粥+鸡蛋,而且晚餐也是,就晚餐的时间、菜式、口味问题,我们和老人家也有太多太多的不一致了。
9月份时,跟老公商量在同栋楼租一套小房子给老人家住,老公也非常认可。只是老人家暂时还未接受,甚至以回老家或去比较远的另一套房住相威胁。
通过这几天没有老人在、有老人在生活比较,我再次感受到跟老人之间的关系:
没有老人在家帮忙,我和老公都搞得定,除了下午弟弟的下午接送问题暂时没法解决。
有老人在家帮忙,洗衣、买菜、做饭,我和老公基本没插手,一是正如上面所说,大家做事的风格不一样,同件事情大家一起做,很容易起冲突;二是因为老人家也就主要做这些事了,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事情、寻求他们在这个家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所以我和老公就基本放手。但是其实我和老公并不轻松,我们也需要耗费一些能量,去自己消化和理解跟老人家之间的不一致,给我们带来的不便,然后尽力去理解和尊重老人家,毕竟我们为人父母,也需要言行一致地给孩子做好榜样。
所以还是让老人家单独住,跟我们上下楼,大家一起吃饭,晚上各回各家的关系最合适。
一是我们继续赡养父母,尽做子女的责任。
二是大家都有独立的空间,老人家也不用那么劳累,他们无需整天围着我们转,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爷爷可以尽情看电视,奶奶也能有独立房间休息。
三是也锻炼我们自己,生活起居的一些事情,我们和孩子可以自己去做,而不是依赖老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