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第一天,需要彻夜守灵的只有堂姐老娟一人,其他堂兄弟姐妹可以晚上回家睡觉。
堂姐老娟,说来可怜,其实是林姑姑的闺女。姑姑第一个孩子是闺女,第二个还是,真好林的大伯生了两个小子,没有女儿,于是姑姑把二闺女老娟过继给了大哥。但是基因毕竟很强大,老娟长大以后,和亲妈一模一样,黑皮肤,小眼睛,明显和养母的大眼睛白皮肤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老娟是抱养的,这成了全家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长大后的老娟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大家的关系都变得别别扭扭,可怜的也只有老娟一个人。
守灵到夜里十点, 剩下养女老娟自己在妈妈水晶棺前,其他人都陆续回家睡觉。
林多年没有在自己家睡过觉了,一来是因为已经离家多年,二来是因为爸爸也搬去和后妈一起住了,因此家里的老四合院彻底空了。家里的老院,经年不住人,白天异常潮湿闷热,夜晚又很寒冷,从冬暖夏凉变成了冬凉夏热,彻底住不了人了。于是林和小卉只能先在三伯家住上一晚。
林家和三伯家的房子原本都是坐北朝南,这在北方的村子很少见。那是由于80年代林家是村里的大户,林家门前的路也是村里的大路。后来岁月时代变迁,村里的主干道也改了位置,林家从主干道变成村子最靠后的一排,门庭渐渐冷落。
90年代初林家的四合院是全村最好的房子:整个院子都贴满了瓷砖,屋檐上还有层次分明的彩色马赛克瓷砖;主屋的屋檐还有多彩的琉璃瓦。岁月流逝,雕栏玉砌朱颜已改,但是细节上还能体现这户人家曾经的辉煌。
经过常年的发展,村里人渐渐都开上了四轮轿车,都慢慢盖起来了三层小楼,有的人家甚至有三层半;林家的四合小院慢慢淹没在周围的高楼里,本来坐南朝北的格局,加上越发稀少的采光,整个房子越发破旧了。
三伯家也迎着潮流盖了新楼,但是没有向别的人家一样把房子的朝向改成坐北朝南。事实上是因为扭过去对空间确实不够了,但是三伯一家人的说法是想留着陪陪林家,毕竟他们要转过去,整条街就只剩下林家一家朝北的房子了。
走进三伯家的房子,屋里比较阴暗,四处散落着一些杂物,看上去凌乱不堪:种种迹象显示着房子主人的迟暮和力不从心,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争强好胜,随时保持着屋子的干净;林看到,不禁感慨,父辈都老了;犹记得三伯家大闺女出嫁时,家里的瓶瓶罐罐都被擦拭得锃亮,堂姐穿着大红色的喜服坐在铺着红被子的床上,等着新郎官来接亲——那一幕,林记忆犹新。
一楼老人住,二楼是三伯的二闺女,堂姐凯一家住。凯取了一个男孩名字,上学时屡屡被误解;最终凯“招”在了娘家,“娶”了一个入赘的男人回家。
凯为人争强好胜,上职高,当群演,去福建打工,开食堂,最终通过和老公的一起努力,开回家两辆SUV汽车,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初中上学。凯的男人在郑州当厨师,凯自己在如意镇上开了个小家政公司,说是家政公司,其实是租了一间门面房。不过业务很广,基本上承包了本地所有的家政业务,挣得不少。
上了二楼,整个客厅,两面墙都是凯给孩子做的大书架。书架上摆了很多儿童书,但是由于书架太大了,显得还是稀稀拉拉。
凯一边介绍书架,一边指引着林和小卉去洗漱,嘴上一直念叨着家里太乱,让林不要嫌弃。
林看得出来,这二楼凯堂姐应该也是很久不来住了。卫生间到处都是积灰,水管子流出来的水已经有了铁锈;卧室没有被褥,只有床板上临时铺着薄薄的毯子。
无论如何,凑合住一晚吧。林摘了隐形眼镜,穿着衣服躺下了。
虽然床板很硬,屋里还弥漫着尘土的味气味,但是劳累的林很快入睡,手机也忘了充电。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