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和家长分享养育子女的体会时,我经常会讲到当我的孩子小时候不舒服(发烧)时,我故弄玄虚的经历。
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当我发现孩子无精打采时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认为孩子累了,要睡觉休息,排除这个可能,那孩子一定是感冒发烧了。
如果判断孩子感冒发烧了,我就会先帮孩子洗漱一下,然后让他躺倒床上。
买一点九制陈皮(果脯)或者话梅,也可以去药店买一些发烧补液盐粉,泡(冲)温水给他喝。
根据孩子的状况和体温,准备一些毛巾放在冰箱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物理降温。
准备好这一些以后,我就开始故弄玄虚,装神弄鬼了。
我先和孩子说,不舒服没关系,爸爸会法术,可以帮你,你一会就好了,你要相信爸爸,现在爸爸就开始发功来帮你。
我站在床边,站成马步状,先用手摸摸孩子额头,让孩子感受我手的温度,然后随意比划几下,嘴里随意碎碎念几句,再猛搓双手,把手搓热再放到孩子额头上,让他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然后再重复一下动作,大喝一声:“好了!”,让孩子睡觉。
过一段时间再给孩子测体温,密切观察孩子的状况。
不是说我的孩子不会感冒发烧,而是用这样的方式以来,不用去医院打针吃药,一般一个晚上就好了。
我不确定是否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但这一招屡试不爽。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故弄玄虚的事情不少,但更多的是装神弄鬼。
这两个成语意思看似相近,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区别,使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故弄玄虚是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 那一套,使人迷惑,而装神弄鬼,则是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我在被邀请去做讲座时经常被要求提供个人简历,我提供过去总被嫌太简单,我的初始学历是大专,读的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株洲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但后来涉足过一些其他领域,真的要罗列一些所谓的成就还是能写几行的,但和讲座内容不相干的列出来也没有意思。
虽然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接受过短期培训,那也是很冷门的。
邀请方的意见一般是说听众喜欢头衔多的,默认头衔越多的人水平越高。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个人介绍。
那就是装神弄鬼。
前不久在国际玩具展和一个参展商交流,她介绍她们的卡牌类产品,全部都是礼盒包装。非常精美的礼盒内,其实就只有一副普通扑克牌大小的卡牌。她介绍说,消费者不太认同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不是礼盒包装,她们的卡牌就很难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因为消费者总会把她们的产品和扑克牌比价格。最后只有用礼盒包装,消费者才愿意接受产品的价格,也就是说礼盒帮助产品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价格。
这算不算故弄玄虚呢?
古时候有人感冒发烧,请神婆来做法。
神婆一番装神弄鬼之后会画一张或几张符,然后嘱咐患者亲友将符烧成灰冲热水让患者服用,这样就能治好感冒。
实际上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无需任何治疗,只要休息好就会痊愈,如果喝些热水发发汗,会好的快一些。
神婆做法也好,画符也好,故弄玄虚的操作就是为了掩盖不治而愈,好收取患者家里的诊金啊。
曾看到有人吐槽在美国看病的经历。
说话了不少诊金,结果医生一句没事就打发了,既没有嘘寒问暖,也没有开药,好像白花了一大笔钱。
如果那个医生就想某地的医生一样,先开一堆检验单,再开一堆各类药剂,多花患者一些钱,患者才会觉得医生有水平,诊费花的值得。
这其实是个黑色的笑话。
生活中这样的笑话还真不少,比较典型的就是靓女总被渣男骗。
刷读书类的视频,能看到很多讲国学的“大咖”,一堆头衔。看着他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就想笑,偏偏他们的粉丝还不少。听着他们云山雾罩的车轱辘话,看到留言里却是各种倾佩。
还有一些感慨却不适合说出来,因为我知道那是故弄玄虚,但真的对人有益,如果说破了,别人就不会当回事,对于双方都是不好的,所以还是忍住那个好为人师的行为,就像今天看到黄宏生的视频里谈到的“五骗”,装一回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