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初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学校要求每班安排几位家长同老师一起监考,每位家长监考一场。这不是任务,家长自愿参与。
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机会,就报名参加了。
一直觉着父母和孩子能够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概也就十二三年。这期间孩子是我们的所有,我们是孩子的全部。
一到十五六岁,孩子的眼界和心思就开始往外飞。许多心里话和小秘密可能更愿意和同学朋友说。
再大些,连身体也与你渐行渐远。我们就会“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次读到龙应台的这段话,都很感伤。
随着女儿的长大,这种感觉愈发真切。想想几年后她就要读大学、工作、成家、生子,到此他们“家”的范畴或许已经不再包括我们。
所以,在她还愿意粘我、抱我的年纪,我会好好珍惜这段时光。
有句话说的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还有什么爱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更长情?
2.班级里的图书角进到教室看到整齐的课桌和可爱的孩子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心情真好。
教室的西北角有个醒目又温馨的图书角,上面摆满了同学们带来的课外书。算不上琳琅满目,却也“包罗万象”:有囊括古代文学不朽经典的《古文观止》,有国内外名著《水浒传》、《简爱》,有励志又正能量的《名人传》、《爱因斯坦的故事》,有智慧与理性并存的《培根随笔》,还有不少近代与现代作品。孩子们阅读涉猎的范围真是广博。
我想这应源于孩子们有位博学的语文老师。他会在教学中有意引导,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多和优秀的灵魂交流学习。
时常听到女儿说起语文课上老师常常旁征博引,古诗词信手拈来,让他们听着清晰明了,且印象深刻。
有一次我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诗写的真好。女儿说这是纳兰容若的词,出自《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并给我讲了“秋扇”的典故,以及班婕妤的《怨歌行》。真是惊艳到我了!
别说初中时期,就是现在年过不惑,我也未曾听说纳兰容若。
我问女儿:这是你书上的知识?女儿说:不是啊,都是蒋老师给我们讲的,然后我又多了解了一些。我说:蒋老师真渊博,你们真幸运!听老师讲课,你们省去好多诵读经典的时间啊!
后来有幸听过蒋老师的一节课,印象很深刻,讲的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是一节晚自习课,本该昏昏欲睡的时间,孩子们和我却都越听越精神。因为老师讲的很精彩和同学们互动很频繁,连我都在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着该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
如果所有的老师都是如此博学 爱读书 善于引导孩子读书,那真是孩子们的幸事!
3.仓央嘉措诗集书架上有本精装的仓央嘉措诗集,很精致。我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监考时间,翻阅了这本诗集,真是收获颇丰。
认识仓央嘉措缘于一首非他本人的作品《见与不见》。小诗几经转载,转丢了作者署名,后来不少人都以为是仓央嘉措作品。
因为诗文美美的意境,我翻阅了仓央嘉措的生平和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却没有读过这样完整的纸质文集。
诗集前面的“序”全方位的介绍了作者,因为太接地气,让我心中洒脱的形象打了折扣,有些不喜。
后面是不同版本的译本。其中,我最喜欢曾缄的古体译本。“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多美的诗啊!一位纠结、智慧、多情 、“贪心” 、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让人心生欢喜。
诗集后面编者还附了几首“误传仓央嘉措的诗”。意境很美,很有深意。
百度过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的生平,再读他们的作品。深深感慨,浩渺的历史长河里,总有那么几个一尘不染的灵魂能够引起你的共鸣,让你喜欢上他!
感谢学校的安排,感谢各位优秀的老师,感谢亲爱的孩子们,让我有幸向你们学习知识,看到美好!
拍自诗集,如若侵权请告之删除 拍自诗集,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