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关系(1)

作者: 三修梦 | 来源:发表于2016-04-06 16:56 被阅读690次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命,从摇篮到坟墓,都围绕着各种亲密的依恋展开。我们对于依恋的姿态最主要是由生命初期的关系塑造而成(主要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但我们还是有机会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幼年涉及的关系有问题,那么我们后来经历的关系可以提供第二次的机会,也许会帮助我们获得只有在安全的依恋关系中才能产生的潜能,可以自由地去爱、去感受、去反思。(后来这样的关系最常见的模式是恋爱婚姻关系、心理咨询关系)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主要指父母亲,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联系。这种情感模式会伴随其一生(两人相处的模式),影响其对其他人的关系处理。

    婴儿的依恋模式理论上能够分成四种,安全型(优)、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婴儿的依恋模式占比最大的是安全型,一般占比75%左右,其他的三类占比较少,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尤其是混乱型的依恋关系。

    对于婴儿依恋关系的分类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陌生情境实验”,实验的内容大致是在一个充满玩具、让人开心的房间内,观察婴儿和母亲相处是对周边环境的探索,比较母亲离去、有陌生人在场、母亲返回等其他情境下婴儿的反应。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有两种能力:(1)在他们感到安全的时候,能随着自己的冲动去探索周围的环境; (2)在他们感到不安全的时候,能自然从联接(母亲)上寻求安慰。安全型婴儿母亲 的行为特点在于,她们对婴儿发出的信号敏感,能够及时地做出相对的反应。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去和回来时都会表现地较为平静,但实际心率监测下却表现的焦虑、痛苦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一致,这种表面上的冷漠以及实质上依恋行为的缺失,反映出婴儿一种防御性的适应,他们认定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安慰和照顾的任何主动表示都毫无用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放弃了要求回避型婴儿母亲的行为特点有,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很少回应,对情绪表达抑制,对身体接触厌恶,以及在实际身体接触时的粗鲁唐突等

    矛盾型婴儿因为对母亲的过于迷恋,对母亲的离去会表现出淹没性的悲伤,势头之猛常常会迫使分离情境中断。和母亲重聚后,婴儿可能会在母亲的怀抱中大发脾气,也可能在想跟母亲联接和对母亲表示拒绝中来回摇摆,总之矛盾型婴儿和母亲的重聚是不愉快的,重聚并不能环节婴儿的悲痛,也不能阻止他们对母亲行踪的担忧矛盾型婴儿母亲的行为特点是,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不敏感,她们有时候会做出反应,有时候不会有反应,因此对婴儿而言,母亲的回应是不可预知的,他们必须用持续的、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依恋需求。

    混乱型的婴儿在分离重聚情境中的表现会较为怪异,在与母亲重聚时,他们可能向后躲开母亲,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瘫软在地,或者陷入一种茫然的、恍惚的状态,出现混乱型的依恋关系与生物学上的“两难境地”有一定的关联,当母亲不仅被婴儿体验为安全的港湾,也被体验为危险的来源时,便有可能出现混乱混乱型婴儿母亲的行为特点,其在对婴儿的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恐惧,要么是身体上的退缩,要么是退回到恍惚的状态中,另外混乱型的婴儿最容易出现再虐待婴儿的家庭中。

    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具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与不安全型依恋的同龄人相比,在更高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尊、情绪健康、自我复原力、正性情感、主动性、社交能力,以及在游戏中有更集中的注意力。然而,回避型儿童却容易引发别人的愤怒的控制性反应,矛盾型的儿童更容易被过度宠爱,在学校里,回避型的儿童更容易欺负其他孩子,矛盾型的儿童经常是被欺负的孩子。

    如果你已有孩子,你对你和孩子的依恋关系怎么看?你和爱人的依恋关系又如何?如果你有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依恋关系(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lm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