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关系(2)

作者: 三修梦 | 来源:发表于2016-04-07 15:39 被阅读37次

    上篇文章简单介绍了4种依恋关系,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每种模式中依恋方、被依恋方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去做判断和分类。依恋关系是每个人与他人相处模式的最初“范式”,是每个人亲密关系的“印记”,影响深远。

    依恋关系会存在怎样的影响呢?先来看看六岁儿童的表现吧。

    研究人员给6岁的儿童看一张描绘两周之后就快要分离的照片,然后问孩子:“这个小孩子会怎么做呢?”


    儿童1(在婴儿被评定为安全型)       

    儿童1:哭【咯咯笑】。

    研究员:哭?

    【儿童1点头表示“是”】

    研究员:为什么她会哭?

    儿童1:因为她真的爱她的妈妈和爸爸。

    研究员:因为她真的爱她的妈妈和爸爸?

    儿童1:是的。

    研究员:她还会做别的什么?

    儿童1:玩一会儿吧。

    儿童2(在婴儿期被评定为回避型)

    儿童2:我不知道。

    研究员:他能做什么?

    儿童2:我不知道。

    研究员:你有什么主意吗?

    儿童2:不,我不知道。【用玩具小马弄出很大的声音】

    研究员:不知道?

    儿童2:喂~咦~咦【坐直啊狮子,管自己玩玩具】


    儿童3(在婴儿期被评定为矛盾型)

    儿童3:追他们。

    研究员:追谁?

    儿童3:坐上他的新玩具车,去追他们的爸爸和妈妈——他就噗噗噗——跑过去了。

    研究员:然后会发生什么?

    儿童3:然后他会,然后他会…….拿出弓和箭射他们。

    研究员:射他的妈妈和爸爸?

    儿童3:是的。如果他想射,有可能。


    儿童4(在婴儿期被评定为混乱型)

    儿童4:可能会躲起来。

    研究员:躲起来?

    儿童4:是的。

    研究员:然后会发生什么?

    儿童4:他可能会把自己锁在柜子里。【发出勉强的笑声】

    研究员:把自己锁在柜子里?

    儿童4:是的,我就被锁在柜子里。

    4个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在6岁时便能发现其差异之处,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这种普遍性的家长观点错的很离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差异反而会越来越大。当孩子成长为父母时,新的一轮循环又会开始,安全型依恋的父母更可能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其他亦然。看儿童4的回答时,我们不难想象他的父亲小时候可能也遭受被锁在柜子里类似的痛苦,因此当他的孩子出现跟他相似的问题时,他能够想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他曾经经历过的方式,不管好或坏”。

    当然,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是有可能的,第一个便是重塑依恋的关系,上一篇中,我们讲到,恋爱或者是咨询关系都是最好的重塑依恋关系的途径,当然其他的亲密关系同样可以。另一个就是发展强大自我反思性功能,这些反思的功能包括:(1)对心理状态的本质的觉知;(2)识别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状态;(3)认可心理状态有“发展”的方面;(4)其他人心理状态的觉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依恋关系(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om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