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深度,和历史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论证。
所以今天就谈一下“讨论”部分的重要性
“讨论”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部分,你要把“结果”中的证据和“引言”中的背景关联起来。遗憾的是,许多作者常常不够重视“讨论”部分,认为只需把结果罗列出来,然后让读者自行去得出结论即可。但是,给出结果而不说明其意义只会造成随意解读,从而阻碍应有的影响力。而读者往往希望文章能够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影响力,所以有必要善用“讨论”部分来尽可能增强文章的影响力。
在“讨论”过程中,重申问题和结果之后,还需要陈述其相关性和重要性。需要把结果放在文献研究背景中加以比较,并讨论其意义。这部分构成了“讨论”主体,这部分告诉读者:从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来评价,你的结果到底有什么意义?它们与其他研究者的工作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你的研究可能存在备择解释,对此应予提及并尽可能排除。
在主要结果和背景的关系理清之后,就可以提及有争议或难以解释的发现,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在这里你可以猜测,只要别太过分。关键是,你讨论和阐述了这些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讨论”部分不能出现新术语或新结果;所有结果都该在“结果”部分叙述完整;所有术语也应在“引言”中就提出。最后,“讨论”部分还要解释一下此研究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大多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存在局限性的本身并不是问题。
当然,“讨论”的根基是需要文献支撑的,相关文献可通过辅助工具获得,如《国学宝典》,提供了中国历代文学、哲学、医学、史学,艺术等大量古籍文献,以便作者的参考与引用。
而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要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在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要体系严密、表述规范、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