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的《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封面写的很清楚——残酷校园的血色记忆。为什么这是一本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应该看的书,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度被父母忽视,或者说,极度被忽视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变化。当忽视存在的时候,孩子就像一个失去了防火墙的电脑,“霸凌”这个木马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摧毁一个健康的孩子。
相信你在学生时代,一定见到过这样的学生:被孤立,被忽视,或者在一个小团体中,总是被欺负,甚至被殴打。这就是最直观的“霸凌”。如果不幸,你可能就是那位被霸凌者;如果更不幸,你可能就是那个发动霸凌的人。
被霸凌者的不幸不用细说。在团体的压迫中,他们没有尊严,没有选择,甚至和陈岚记述的无辜孩子一样,没有了生命。《凶器是一本书》中那个和“喜欢她”的男孩坐在一起,直至被虐致死的女孩的日记写道的那样: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作业写好了,被打;写错了,被打……我真的好疼,我被打得想吐。这个成绩优异的文静女孩,因为男孩妈妈的一句话,被调到了最后一排“爱慕者”的旁边。最后在男孩子不懂得怎么表示爱的过程中,被虐至死。
如果你是那一位霸凌者,那么你更加不幸。几乎每一位霸凌者都有一个畸形的家庭——也许家暴,也许无视,也许把孩子当作情绪宣泄器,一次次地用负面情绪淹没孩子的内心。然而,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你传达给孩子的情绪和暴力,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返回到你的身上来。我们看到过太多所谓的“床前无孝子”,而追溯往昔,做父母的定有很多让孩子觉得难以说得过去的地方。“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今天你对孩子的需求失去耐心,明天孩子对你的需求就会极不耐烦。在自然的面前,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正能量就是正能量,会发扬光大;负能量就是负能量,会贻害子孙。力的传递,不以意志为转移。
或者你足够“强”,不让你的孩子在你面前发泄出来,那么这种负面情绪,就由你的孩子传导给其他人。这时,霸凌便产生了。孩子会欺负小动物:拔了蝴蝶的翅膀,或者揪掉小昆虫的腿。更严重的,是直接对人下手——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成人间的,达到目的就会收手。而孩子间的霸凌,是没有目的。一场没有主题的发言就很难结尾,而一场没有目的的霸凌便很难终结——它的开始或结束,全凭他的心情。书中的哪些被霸凌者,“和平”时候也许只是被嘲笑,而不和平时候呢?被侮辱、喝脏水,什么都有。没有目的的惩罚,也没有尽头可言。
对于霸凌产生的原因,书中却有更深刻的解释——“一切攻击的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在呼唤爱。”的确。就像那个用书本打死了自己喜欢的女孩的那个男生,他是爱慕者,却除了攻击,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引起心仪人的注意。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意。他是一个“巨婴”,除了挥舞拳头与世界哭闹,并没有学会其他的表达方式。婴儿的挥舞是为了引起成年人但注意。然而他却忘了,他早已不是婴儿,能挥舞起的也不仅是拳头。他能出口伤人,更能出手伤人。他想引起注意,方式却早已过分。一定要与世界碰撞,才能得到惨痛的教训,这就是教育的缺失。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这种教育是确实缺失的,是值得反思的。
这本书,我用了5天的时间,在车上看完。每翻一页,内心都无比的沉重。但我仍然忍痛看完。不能因为书中的描写过于残忍,就拒绝阅读这样的文字。当霸凌真的来临时,不会有人因为残忍就自动终止。每一个家长,都不能只做生理上的家长。维护孩子的权益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当霸凌发生时,监护人的爱,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