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情直,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她是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之母,贾政之妻,她的哥哥王子腾,人如其名,一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哥哥有个儿子王仁,却是个人面兽心的坏蛋。她有个妹妹就是薛姨娘,也就是薛宝钗、薛蟠的母亲。而王熙凤,是她的内侄女。王夫人,在《红楼梦》金陵十二主子中排名第六位。
王夫人的陪房有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很好记,合起来就是百家姓里的“周吴郑王”。这三个妇人,分别嫁给了周瑞、吴兴、郑华,然后一家子人,跟随王夫人来到贾府的。有的孩子都不小了。比如周瑞家的有个女儿,嫁了个古董商人,叫冷子兴,是贾雨村的好朋友。
王夫人这个人,寡言少语,求神拜佛,是个很沉闷的人。贾母就说她“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献好儿”。也因吃斋念佛的缘故,王夫人经常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是个大善人,人称木头菩萨。
《红楼梦》第三十回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
《红楼梦》第三七十四回 …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
《红楼梦》第六回 刘姥姥:“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贾母:“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样,婆婆跟前不过是应景儿。”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王熙凤:“太太又疼他(探春),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贾探春:“太太满心疼我,只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好一件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
《红楼梦》第八十回 贾迎春:“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
王夫人初次登场始见于《红楼梦》第三回 …向林黛玉嘱咐道,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可见其对贾宝玉既溺爱又忧虑的心情。
《红楼梦》中,王夫人是主角之一,但较少独立情节,除了以上一些间接描述外,较重要的情节也不多,大致如下:
逼死金钏
《红楼梦》第三十回 , 宝玉到了王夫人上房内,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宝玉上去和金钏调情,王夫人认为金钏儿是“行无耻之事”,翻身起来就照金钏脸上打了一嘴巴,还破口大骂,一定要把她撵了出去,“虽金钏苦求,亦不肯收留”,最后导致金钏跳井自杀,间接导致后来《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事件,王夫人向贾政哭求死劝,口称“要宝玉死,岂非有意绝我。”
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抄检的起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薛宝钗故意遗落在园里山石上的)。这件东西上绣有男欢女爱的图案,而园子里住的是未婚男女,所以才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尤其担心宝玉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尤其是当她听信了王善保家的的挑拨,见到晴雯打扮得像个病西施时,就越发动怒,于是下令抄检。
在这次事件中,邢夫人未出场,但邢夫人与王夫人面和心不和,妯娌间本有矛盾;与凤姐更是介蒂很深,常常互相拆台。邢夫人借机一石二鸟,是想让王夫人与凤姐姑侄俩难堪。她还派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惟恐天下不乱,最终导致了抄检。
在这次抄检大观园中,晴雯最无辜,却先遭谗陷,被王夫人痛骂,所以抄检之夜她的态度也最激烈。她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突出表现了她内心的愤怒与火爆性情。
发落晴雯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带了李嬷嬷等进大观园清人。晴雯恹恹弱息,被人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架起来撵出贾府。而入画、司棋也被撵走,同时被驱逐的有四儿,芳官等人。
大明王朝历史人物王守仁的部分人生轨迹: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嘉靖三年(1524年),王守仁受邀在稽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他的学说即“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精通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东林党与东林书院的部分历史渊源:
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原为宋代学者杨时讲学的场所。明代正德年间,乡人邵宝继承杨时讲学之志,重建书院,谓之“东林”,王阳明为之作序。1604年,被明代朝廷革职的顾宪成和高攀龙等复建东林书院,扩大规模,聚徒讲学,并订立《东林会约》。
明代的儒学家王阳明还为东林书院写过一篇《东林书院记》,王阳明在《东林书院记》中非常明确标明了城南东林书院的方位地址,也明确地说明此地东林书院是杨时当年所建,后来邵宝“复聚徒讲诵于其间”。
王守仁(即王阳明)写的《城南东林书院记》亦称《东林书院记》是最有力的佐证。阳明先生死于嘉靖七年(1528),比顾宪成创建东林书院早了76年,故他所说的是另一个东林书院,即在城南锡伯读畔的东林书院,顾宪成创建的东林书院则在城东弓河畔。
表面上看,后来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东林党的主张与王阳明的心学有分歧,但实际上王阳明的心学跟东林党之间存在直接师承联系。东林党三君(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 )之一邹元标年轻时师从胡直,而胡直年轻时拜王阳明弟子欧阳德和罗洪先为师,发扬了王门心学。所以也可以说,东林党的形成是源自于东林书院的,故无论是哪个东林书院,“东林书院”都是“东林党”赖以形成的文化载体。
“东林党”是大明王朝后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朝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晚明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而“东林党”其实是团结在东林书院核心群体周围的一群知识分子和退伍官僚。这些人一开始只是儒者们自发形成的社会团体,以抨击时事为己任。因为政敌的攻击,才给他们扣上东林党的帽子。 所以“东林党”首先是一个出于政治取向与政治派别的自我认同,而不是出于政治理论乃至学术信仰的自我认同。
王夫人与大明王朝历史人物王守仁及其代表的东林党的相互呼应:
1. 王夫人姓王,王守仁同样姓王。
2. 王夫人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而王守仁是大王守仁是大明王朝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代的金陵即南京的,王守仁之“仁”字为“人”与“二”的组合,亦是“妇人之仁”,故王夫人为“二”小姐”,且“妇人之仁”中“妇人”与“夫人”谐音相同,且王夫人之“夫”也是“二”与“人”的组合,与“仁”有相同之处。
3. 王夫人为二品夫人,与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息息相关。作为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在明朝地位颇高,属于正二品官阶。
4. 王夫人寡言少语,求神拜佛,是个很沉闷的人。贾母就说她“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献好儿”。也因吃斋念佛的缘故,王夫人经常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是个大善人,人称木头菩萨。隐指王守仁精通佛道,尤其是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和“龙场悟道”,也正因为如此王夫人被称为“木头菩萨”。
5. 王夫人被称为“木头菩萨”,也被你为“木头人”,隐指王守仁为东林书院题《东林书院记》记,实为“东林书院”文化的代言人。所以,《红楼梦》原作者以王守仁为东林党的“东林”文化代表是极具历史渊源的。“东林”二字,五行属木,也就是木头,“木头人”一说由此而来。
6. 王夫人是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之母,其三个子女隐指东林党三君(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 ,邹元标年轻时师从胡直,而胡直年轻时拜王阳明弟子欧阳德和罗洪先为师,发扬了王门心学。)。当然,这“三君”的具体的人物并没有一王夫人的三个子女一一对应,仅仅是取“三”这个数而已。
7. 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即王子胜),隐指王廷相。王廷相(1474年12月4日-1544年9月23日,字子衡,号平厓、浚川,别号河滨丈人,开封府仪封县。明朝中期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廷相为弘治年间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四川佥事、山东副使等职,累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被召入朝,拜左都御史,升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都察院事,累加太子太保。后因牵涉翊国公郭勋案被贬斥为民。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少保,谥号“肃敏”。
王廷相与王守仁为同时代的人,同样任过南京兵部尚书达九年之久,累加太子太保(从一品,官职比王守仁还大。),也姓“王”,又字“子衡”别名“王子衡”,与《红楼梦》中的“王子腾”同样是病死的。
8. 王夫人的侄子王仁,隐指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国丈周奎(疮丁解梦、兰国沧海客均有论述,不多考证。)。
9. 王夫人是东林党的化身,而东林党搞党争而搞垮大明王朝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也指出能进入元春宫中看望乃至影响元春决定的只有王夫人,开始提出了王夫人迫害黛玉致死说,只可惜周老先生没有看出问题的本质即《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大明王朝灭亡的一部历史小说。元春隐指袁崇焕,而袁崇焕虽不是东林党人与东林党系官员十分密切,万历十四年(1619年),袁崇焕进土,其主考官韩熵是东林党人主要领袖之一,曾历任泰昌、天启、崇祯三朝的内阁大学士,并与钱龙锡主定了“逆案”,在朝内威望甚隆。袁崇焕作为东林党主要领袖之一韩熵的门生,自然属于师生关系,也对应了《红楼梦》中王夫人与元春的母女关系。所以,东林党的化身王夫人能影响元春的决定且是迫害林黛玉致死的元凶。
10. 王夫人逼死金钏,隐指东林党致陈新甲于死地的一桩公案。金钏隐指陈新甲,历史上大明王朝皇帝朱由检私下授意陈新甲与后金势力(努尔哈赤)议和,而东林党势力反对议和。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因不慎泄密,旋被东林党无情打击获死罪而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皇帝为了甩锅给陈新甲,没有同意。下狱期间,东林党官员刑部侍郎徐石麒落井下石奏本:“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为崇祯皇帝背黑锅的陈新甲既死,明朝也就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金钏“投井”而亡,,影射的正是陈新甲“投金”致死。
11. 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隐指东林党针对广宁战败进行政治甩锅与清算。
其一,抄检大观园同“绣春囊”即“十锦春意香袋”而起,而“十锦春意香袋”隐指“广宁之战”明朝大败而“邑村尽失”即“十锦春意”倒过来念的谐音。所以说“绣春襄”是薛宝钗故意放在大观园的山子石上的。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子石后捡到了一个绣春囊。此件事是抄检大观园的直接诱因,而傻大姐隐指祖大寿。傻大姐不识字,看到绣春囊上绣有两个妖精在打架(春宫肉搏图),“两个妖精”中一个指女贞(努尔哈赤与后金军队)队,另一个是指阉党(王化贞与明军),“打架”指打战即“广宁之战”。
其二,抄检大观园唯独明确不查薛宝钗处,正是因为“十锦春意香袋”是薛宝钗放的,她的住处一定有相关物品(她哥哥薛蟠从外地带回来的)。李纨也躲过了抄检,那是李纨影射的是宁完我,表面上她似乎是一个局外人。
其三,抄检司棋与藩又安的书信信,隐指马士英与阮大铖的亲密关系非同一般。致于后面司棋被撵走,是隐指马士英与阮大铖是阉党集团的人。同样四儿、芳官被撵走也是阉党集团的。
值得一提的是,邢夫人及她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实际上也是隐指阉党集团的人,邢夫人的原型人物是田尔耕,王善保家的原型人物是徐大化(王善保家隐指魏忠贤的阉党集团,“王善保”倒过来念“保善王”,即保护善待王化贞。),两人虽同是刑部(或锦衣卫)大员,但都投靠了魏忠贤。所以,抄检大观园时,邢夫人与王善保家的十分卖力。
其四,入画与睛雯是是被抄检的主要对象,而因广宁战败被东林党追责的正是王化贞与熊廷弼两位当事人。入画隐指王贞,晴雯隐指熊廷弼,《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细节描写与广宁战败后追责王化贞与熊廷弼的历史记载几乎如出一辙。
12. 王夫人发落晴雯,是在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无情迫害睛雯致惨死死,睛雯之所以成为了抄检大观园的最大受害者,源自于历史。
熊廷弼是楚人,自然被东林划归楚党,列为斗争和打击对象。东林党将所有不肯依附的人划为邪党的做派,与后来的阉党将所有反对者“率指为东林”没有什么区别。熊廷弼不久就遭东林党攻讦罢官,双方就此结下难解的矛盾。如此,晴雯才被王善保家的暗地中伤,被王夫人本能地敌视。
熊廷弼曾有一次将考试中行为不当的一名州籍大官的公子绑起来杖责,迫使该大官闯入其衙门救出自己的儿子。他的刚正严明让许多南直隶士子愤愤不平,骂他“与士为雠”,东林党人尤其对他不满,认为他就是存心打压东林党,因此他与江南乡绅的关系十分紧张。
广宁战败,王化贞按律当诛,兵部尚书张鹤鸣也难逃干系,背后指使张鹤鸣操纵辽东兵权转移的内阁也要承担主要责任,因此东林党则欲将广宁之败的责任栽赃在熊廷弼头上以推卸责任,同时保住张鹤鸣,熊廷弼对此愤怒地上疏争辩。也故,《红楼梦》抄检大观园后,入画受到的处置明显比晴雯轻,是王熙凤保护了她。
当时东林把控朝政的大背景下,熊廷弼孤立无援,内阁要推卸责任,必保张鹤鸣,而保张鹤鸣,则必杀熊廷弼,而且熊廷弼刚直的性格和巨大的冤屈,使得他在上疏中指出了一个对东林党和对他自己都非常致命的问题,即在文官中普遍存在的“玩兵”问题。
熊廷弼在这种于己不利的处境中指出东林党“玩兵速败”,无异于直戳整个东林党高层的肺腑,将自己送上必死之路。这一点,正是《红楼梦》抄检大观园时睛雯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的细节描写,她揭的是王夫人(东林党)的老底,所以晴雯必须死。
天启二年四月会审熊廷弼时,东林果然倾巢而出,诬陷熊廷弼失陷封疆,不救广宁,必欲置其于死地。
熊廷弼英雄一生,多次卷入党争,多次受东林党打击而丢官罢职,最终与袁崇焕同列为“明季良将”的熊廷弼,在东林党与阉党“合谋”之下,含冤惨死。这,就是睛雯病入膏肓时仍被无情撵走的景惨象。不然,《红楼梦》中许多谜团,若不熟悉大明王朝历史,是无法洞悉的。
综上所述,不问家事,只管吃斋念佛,家中大小事情交给王熙凤,被称作木头菩萨的王夫人影射正是王守仁代表的东林党。
(郑裕波 校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