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在城市安家,从小在乡村长大,不可否认我就是农村人,因为那里有我永远的家,我最亲爱的家人,还有许多关于我儿时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我们村庄紧挨着国营茶厂(我们称之为厂部),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从城里转来了一个女生,长相白净,衣服款式时尚,颜色鲜艳亮丽,不像我们这些农村娃,衣服不是又肥又大完全没型,就是衣服破旧总有补丁,最重要的是她有皮筋而且还很会跳皮筋,要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凡是要花钱才能买到的玩具,我们这些农村的娃娃都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家里偶尔有点皮筋,那都是要用来更换裤腰上坏掉的皮筋,除了在小卖部,我们根本就见不着那么多皮筋,更别想着拿皮筋来做游戏。那个时候就特列羡慕这个女生,可以长得这么白净,一看就是没晒过太阳,没有在太阳底下干过农活的样子。这个女生在我们班上才读了一学期就转到紧邻着我们的厂部小学去读书了,那所学校的学生都是那些家在厂部,有着商品粮身份,或者父母承包厂部茶园的私营业主的子女。她们住着干净整洁的瓦房,房屋外墙刷了水泥,门口还有水泥台阶。她们可以不用穿打补丁的旧衣服,不用早起放牛,也不用顶着烈日割稻谷,更不用上山砍柴。在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能像她们一样,去那所学校读书,住宽敞干净的房子,不用没完没了的去干农活。
在我上六年级的时候,父亲通过关系花钱给我买了商品粮户口,让我跟厂部们的孩子一样,有了一个非农业户口的身份,但依然无法改变我春种花生,夏割稻谷,秋砍毛柴,冬挖树根的生活。初中毕业的时候,去宋埠姑姑家玩,当时姑父在宋埠棉花站工作,姑姑没有工作,作为家庭主妇,负责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暑假在姑姑家住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是第一次接触城里生活,姑姑家住的是筒子楼,有自来水,卫生间是公用的。做饭是用煤炉,用个小铁锅在煤炉上做饭,一直记得姑姑在煤炉上炖的筒子骨冬瓜汤,汤给人很清新的感觉,发现原来冬瓜汤是那么的美味,不像农村烧柴火炖的汤油腻而且还有黑色的草灰。城里的生活真是方便,我回家之前姑姑还特意带我去逛街,街上到处都是卖衣服的商店,衣服款式时尚,手感舒适,记得当时姑姑还给我买了条比较贵的裤子,并且还买了不少皮蛋给我带回家。那个时候的感觉就是城里的生活真好,有自来水,做饭那么轻松,并且购物还那么方便。
高一的暑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想自己去打暑期工赚下学期的学费,于是就和好友吴华与秀玉一起来到武汉打工,当时找了村里在武汉开餐饮的邻居,他们帮我们各自介绍了工作。我当时选择来到汉正街对面江边客运站在那里做餐厅服务员,我记得老板姓张,孝昌人,兄弟三人。当时的条件相当差,那餐馆就是铁皮做的房子,武汉的夏天特别热,而里面又没有空调。虽然做惯农活的我,但平时在家并没有怎么做过饭,连菜都不会切,还记得当时老板娘手把手教我切肉丝,可是教了半天,我切出来的还是肉条。当时不服输的我,就不信切不好菜,在不忙的时候,我就会拿坏掉的疏菜来练习刀功,到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已经能快速的切出均匀的土豆丝和肉丝。在武汉的两个月,我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读书,以后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因为有梦想,学习才有了动力,我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省会城市安家立业,也终于实现了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梦想。但回个头来看乡村,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曾经我们羡慕城市的喧闹与繁华,如今我们倒羡慕起乡村的宁静与淳朴;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让我们更渴望能住上乡下能宽敞的独栋小洋楼;食品安全危机,让我们能吃上乡下纯天然的食品成为一种奢求;当呼吸着充满雾霾的空气,我们更觉得乡下清新的空气弥足珍贵。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村村通”工程让每一条回家的路变更宽敞而厚实,“新农合”也让村民生病有了保障,乡村美化项目,也让农村人有了舒服的生活环境。每晚八点农村大舞台的广场舞会准时跳起,网购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自家种植的农产品通过电商这个平台流向了全国。城市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以往农村人做梦都想有个城市户口,现在城里人反而希望退休的时候能回乡下生活。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做个积极的人,做个有用的人,不在滚滚的红尘之中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才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