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洒村

作者: 望陇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4:58 被阅读0次
    图片是雨洒村山背面

            从兰州一路向南而下,穿过七道子梁隧道,路过布满低矮山包盛产瓜果和向日葵的中铺镇,再穿过太石、辛店、新添铺,就来到了临洮县城,再次南下,经过店子街,从东边岔路口南下,在大桥头从十字路口直上,经过朱家坪、郝家滩、就到了石晶岩村,再往上一点就是大庄,在中间的路口左转上山,沿着新铺的水泥路一路攀爬,路过刘家山、后山岭、赵家庄,就到了雨洒村。

            从赵家庄的马路上向东南行走一公里,在岔路口沿着右手边山路向上走几百米,是一所小学,那是我小学六年读过书的地方,那时候只有小学,我到五年级的时候突然增加了六年级,于是本来以为可以小学毕业的我,又硬生生多待了一年。现在学校的教室全部进行了翻修,已经全然不是我读书时的模样了,而且现在还新增了幼儿园区,现在每天学校里都能传出各种少儿舞曲,一到放学时候门口熙熙攘攘挤满了来接小朋友的家长,摩托车把校门口霸气包围了,好不热闹。不像我读书的时候,还没有幼儿园,我连幼儿园都没有读过,只读过一个学前班,就是在一年级以前要读一年学前班,当时我们管它叫作“半年级”,就自我安慰算是读了幼儿园了,长大后跟城里孩子聊起来,才觉得自己读的根本不算幼儿园,城里的幼儿园还要唱歌跳舞学认字,而我们那时候,就只有傻乎乎坐着,拿着高年级哥哥姐姐们扔了的书,装读书。于是再听到大家聊幼儿园的时候,我便不做声了,有什么好说的呢,说我没读过幼儿园,多么没面子。况且我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学前班开学的时候,我妈送我去学校我哭着跑回家了,第二学期的时候才去,也就是说,即使是这样一个所谓的“幼儿园”,我还比别人少上了一学期,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可是现在又觉得,没上过幼儿园有什么的,还不是跟别人一样上了大学找了工作么。

      学校门口是一条小马路,穿过马路是一块高2、3米的地沿,上面有一块几十平米的地,是我们一位小学老师家的,小时候里面经常种着一些土豆豌豆之类的,后来那位老师生病退休之后,地就荒废了,地里乱七八糟长满了杂草,经常有人把牛或者羊放到里面吃草。地的旁边,就是大操场了,这是我们村的标志性地标,估计200-300平米,周围有一圈树,操场属于学校,小时候我们的早操、体育课、活动课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而每每暑假,操场就变成了村里的劳动场,家家户户把地里收割的麦子、豌豆、油菜等全部拉到操场上,摞成一个个小山包形状,等待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一家家挨着把这些作物铺在操场上,用拖拉机拉着上千斤重的石碾,转着圈儿把作物从壳里碾出来,再清理干净,除去草壳,就是可以直接用来磨成面或者饲料供人畜食用的主食啦。而对于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暑假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满操场的各种谷物堆后面捉迷藏了,二十多家人的麦子豌豆堆成一个个山丘,我们穿梭在里面,直到月亮出来了也不愿意回家,一直等到妈妈们吃完晚饭来找,然后我们若无其事继续玩,看大半个村子的十几个家庭妇女,本来是来找孩子的,结果聚一起在月光下开始海聊,聊自家的庄稼,聊各家的男人,聊谁家的新媳妇,或者谁家的老人,不知不觉聊到夜里快十点还意犹未尽,只是可怜了我们一帮小娃娃们,早已饿的扛不住,催好几遍都催不动聚团聊天的妈妈,等到终于回了家,锅里剩的清汤白面的酸饭早已凉透,吸溜吸溜吃完一碗,酸凉解渴又解暑,吃完往炕上一趟,不出两分钟便呼呼入睡了。

      操场的东边,同样是2米多高的地沿,下面就是我家了,我家是标准的北方农村房屋格局,四四方方的“四合院”,当然我们的四合院,也只是造型上的方正而已,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精致和雕满各色花纹。大门在西边,正北是“大北房”,里面有客厅,还有两间卧室,老人住在正中的大卧室,年轻一辈住在旁边的小卧室,东边是厨房,南边是杂物房,西边是猪圈牛圈之类的,东南西北盖起房子,围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而院子中间,则是或方或正的花园,院子一般很大,可以用来晒粮食,基本整个雨洒村,甚至周围十里八村,都是这种院落结构设计,不过除了大北房的位置和住处安排基本一致外,剩下的各个方向,房屋用处会有所不同。我家门右手边有条小路,出去二十米就是小学门口了,所以小时候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我就住在校园里,很多家很远的同学都很羡慕我离学校这么近。小时候家里没有闹钟,经常睡过头,常常都是学校里的上操铃响了之后才慌乱中起床,用五分钟的时间随便洗漱就出门,妈妈也会在慌乱中起床帮我们打包早餐,一般都是直接拿一个馒头装包里,到学校下了早自习之后吃,有时候家里有苹果的时候,也会奢侈地装一个苹果在书包里。记得有次,我书包里装着一个圆圆的馒头和一个同样圆圆的苹果,跑到校门口的时候看到五年级的同学们已经排着队出校门要去操场上早操了,慌乱中我摔了一跤,苹果跟馒头都掉到了地上,扑棱棱就滚到早操同学的队伍中了。到现在想起来,这件事都让我觉得甚为尴尬啊。

           以学校为界,后面是“后庄”,意为村庄的后面,而我们跟学校的位置很近,属于中间,我家前面再走一公司左右,就是“前庄”,从我家往下五百米,就是“祁家庄”,祁家庄旁边是“赵家庄”,我们都属于雨洒村,但基本都是以姓区分聚聚的,前庄的人姓贾,赵家庄的人姓赵,祁家庄的人姓祁,而我们跟后庄,都姓杨。平时大家也基本都是这个范围在活动和往来,听爷爷讲,我们这个村子现在看起来家户挺多,但是往上数四辈,基本都是一家兄弟开枝散叶而来的,这片土地,近一百年来,就生活着我们这几个家族。

      操场的西边沿着山路继续往上一百多米,就到了这座山的山顶了,我家和操场的位置,基本处于山顶。这座山绵延几十公里甚至更长,山的西、南、东向都是同样的山,山后边还是山,小的时候每次站在山顶都是无限想象,好奇山后边的世界,幻想着有一天可以走出去。但是山并不是紧密相连,而是山跟山之间有很宽的间距,山也不陡,所以我们才能在山上生活,山下基本都有大小不等的河流,我家门口往下走半个小时就到山底了,有一条小溪,小时候水流很大,冬天的时候会结厚厚的冰,我跟爷爷去放牛,就会搬上面的冰碴子吃,还在上面玩溜冰,可近几年慢慢干涸了。从我家往山顶走,便会发现西边那座山的距离比东边山的距离远得多,这是因为我家这座山与西边那座山中间,有一条河,就是洮河,洮河从南向北流,一直绵延下去。站在山顶向西边望去,宽阔的河谷,洮河蜿蜒而下,山上的梯田整齐有序,藏在树林里的人家偶尔炊烟阵阵,河谷里的大片的农田平坦开阔,农庄一簇簇聚集,一团团青烟在农庄上空盘旋,像一片片云,轻轻飘荡在人家的上空,宛如世外桃源,宁谧美好。早晚时分,洮河里河雾升起,慢慢充满整个河谷,我站在山顶,就像仙境一般,一年四季,山顶的风景各异,美如童话世界。洮河两边河谷平原上的人,可以直接引来洮河水灌溉庄稼,而且他们那里地势平坦,所以,那里的人家条件一般都比我们好,我们一直管平原里的人叫“川里人”,而称我们自己是山上的,很多川里人瞧不起我们山上人,说我们穷,小时候我们要进城坐大巴,都得走路下山到川里人的地方才能坐的到,川里人就更加看不上我们,川里的姑娘不往山里嫁,要是哪家能找到川里的姑娘做媳妇,那就真的是有本事了,就跟娶了个城里媳妇一样洋气。

           雨洒村在甘肃的南部,虽然土壤颜色和自然条件看起来像黄土高原,但是山清水秀,树木茂密,所以比黄土高原更湿润,海拔1500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只是每年春天3月份,一直到夏季6月份之前,很容易出现连续数月滴雨不降的干旱情况,对于靠天吃饭的我们来说,这个时候正是庄稼成长的好时候。所以一到这时候,大家每天的聊天话题都会变成何时下雨和地里庄稼的养护问题。虽然这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西北干旱,但水也绝不富裕,印象中大家更多时候还是在盼“雨”,所以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取名叫“雨洒村”,或许更多的是祖辈对于雨水的期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雨洒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y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