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史上,有过著名的“隆庆之变”,明朝隆庆五年之前,明代太医院分13科,隆庆五年之后按摩科、祝由科被请出了太医院,只留了11科。
祝由科,按摩科被清理出局,除了医学背景外更主要是政治原因,隆庆帝之前的嘉靖皇帝好求仙问道,道士混迹于太医院并成为御医和院使,使嘉靖帝不问朝政20余年,隆庆皇帝继位后,和内阁大臣实施吏治改革,太医院祝由科和按摩科因此受到牵连。
祝由科自此式微,失传,而按摩科也散落民间,原本擅长治疗各种重症绝症的中医推拿绝技,现在传承已经极少。
虽然已经式微失传,虽然一直以来都属于中医体系里的边缘学科,但不可否认,祝由科曾经也是堂堂正正,中医13科的一科。祝由术是什么?内经里说:“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祝由,不假针药,以禁法,咒法,符法,心理暗示,为病人讲解病因,开解病人等方法来治病。这体现了中医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调神,心理对疾病,健康的因素,是和现代医学完全不同的。
现代西医,虽然已经承认心理问题对身体和疾病的影响,但大体来说,都想要将治疗方法与心理,安慰剂效应区别开。心理医生和西医是一路的吗?恐怕并非如此吧?
反之,传统中医的理论根基,从内经开始的理论,就强调“神”的作用,我之前曾经写文说过,“药不治病”的道理,任何药物,治疗方法,都是为了调动人体的气血运转,从而达到疗效,真正治病的是人体的气血,元气,自愈能力,而并非某某药物能治疗某某病。
中医讲五方五行,无论任何治疗方法,能够将人体气血朝某个方向活动,达到一定的目标和疗效,即是成功,是不拘泥何种疗法的。
我们的心理因素和“神”的活动(包括潜意识),深深的影响身体的气血和各方面功能,所以以调动气血和身体功能为目标,神的因素是绝对不能绕过去的。
医不叩门,信任感影响疗效
古中医有专门针对运用“神”的治疗方法,就是祝由术。反之,即使如今祝由已经基本失传、式微,但在常规治疗之中,病人的情绪,心理因素,信任感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中医自古有“医不叩门”的古训,若非病人求医,相请,医者不应主动上门自荐,这除了基本的尊严,职业定位外,更重要的,是病人的信任感,心态的因素,直接影响疗效!
若病人对医者没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心态不对,则各种中药,疗法都会受到情绪,心理,心态的抵制,这种来自病人“神”的阻碍,无论再高的医术,也会让气血调动艰难,疗效微弱,治疗困难。
所以对于新开业的中医,若能言善辩,口舌便利,擅长交际者,可在亲戚朋友,亲近之人群中开始发展。若性格内向,孤僻独行者,无论医术再高,也必须到远方无亲朋,陌生之处开展业务方才容易,皆因信任感影响疗效之道理也。
所以同样道理,过去中医老一辈,对后辈学徒都有教诲:当遇到富贵权重,地位高,或者态度扯高气扬者求医时,若不能当场折服,压过对方的气势,就别治下去了!即使勉强治疗,疗效也必然十分的差,对双方都无益处!
这心态的问题,应为大家引以为戒,无论是医者还是求医的病人都是如此!当然,若是不以治好病为目标,富贵有钱的人当做花钱买卖商品,医者以赚钱为第一目标,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则无所谓了。
从一开始的目标,“神”已经不对,这疗效差劲,病情缠绵,不也是正常的吗?
我们过去经常都听说某某老中医特立独行,动不动就大声喝骂病人,拒绝接诊治疗等等,其实除了性格问题外,这样的老一辈大都是深谙这里面的道理,表现的特异举止,不失为一种特殊的“调神”之法。
但如今,明白此中道理之人不多,这样的老一辈,也越来越少了。
(唉,最近刚搬家到马来西亚南部新山,陌生的环境,朋友叫我多做宣传,对内向宅男的我来说,真心觉得心累,也有此文中说的因素,担心病人来了疗效差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