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内心的想法时,其时思想是矛盾的。可能是不用这种方式来倾吐一下,谁又会找到可以找到情绪的发泄呢?似乎心理总有阴暗的一面,去猜测别人内心的想法。如这次老战友儿子高考,特意赶回去喝酒。这样的暑热赶回去还是有些辛苦,考虑到老战友们在一起聚的时间也少了。回去也不是不可以,对他们的了解和生活状况也是知之甚少。不管是同学、战友、亲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思想慢慢淡化,尤其是我们这些长期在外的人们,为了生存似乎对身边的朋友越来越漠然了。
联系老战友卫红一同前往喝酒,他在加班不能前往,遂又联系老许,老许在老战友内算是条件好些,家里存折上赶得上几个七位数了。有了些钱,他便总是继续寻找赚钱的机会,对于商业信息方面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而且崇尚健康的思想,并积极锻炼身体,自我感觉有一股成功人士的滋味。有时说话做事,虽说不能一步到位,但细思量后会进行调整,以前和他不在一个连队,对他的做事风格不甚了解,总感觉还是有一股拖拉习气。但现在的老胡凭着这点优势,也时常显摆自己的这些正能量。我的这些战友回到地方上后,似乎靠着俩种力量而生存。一是埋头苦干型,二是借着一些社会关系而慢慢地建立自己的社会位置。当然这两种关系也要靠着自己的奋斗努力才能获得,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不认可你。不论是建立公职,还是自我创造力不够,都会被时代淘汰。
其实当初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般的,只不过彼此的起跑线不同,收获的结果就存在着距离。每个人都在凭着自己有限的能力努力着,但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也许唯有与时俱进,才是前进的唯一动力。

进入2000年以后,有的战友开始学着炒房。有的跟上网络的脚步开起了网吧,有的在家承包了大片鱼池,搞起了水产业。乘着这股风头,他们也储备了自己的第一笔个人原始资金,在我们这个五级小城市里购置了房子、车子。虽说不上是个大老板,但也是个创业者,而造出了一般打工者,只要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安稳地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我们还在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阵地,一份属于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