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亲人之间的矛盾产生很多源于界限感的缺失。尤其年龄大的人往往更缺乏界限感。
老张是小李的姐夫,比小李大四岁。老张没有兄弟姐妹,把这个小舅子当做亲兄弟般对待,在自己月工资24元钱的时候,当兵的小舅子一封求助信,立马毫不犹豫地给他寄去了20元。小李也很信任和尊重老张,把他当亲大哥般对待,平时不叫姐夫不说话,姐夫一有事,立马丢下自己的事为他奔忙。认识他们的人都感叹,“你们这姐夫小舅子关系比亲兄弟都好!”
两人的矛盾是从老张家装修房子开始。10年前,老张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退休在家、住在西安的小李便自告奋勇要帮老张装修。老张自然很高兴,这样自己不用延安西安两地跑。于是老张打钱给小李,小李开始帮老张装修,找工人、跑市场、定方案,盯现场,小李很用心,老张很放心。半年后装修完成,小李很得意,老张很满意。
可是就在后期算账的时候,矛盾产生了。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小李在购买建材时,好多东西都没有发票,甚至连个白条也没有,报账时只有自己小本子上记的账,这让出身财务的老张心里颇为疑虑。
止到后来,老张一家也搬到西安居住,房子住了两年,墙砖开裂,电路又频繁出故障,老张的不满便日益累积。同时,也许是应了那句“远香近臭”的老话,小李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张到西安后,与小李见面的次数增加了许多。起初,两人会凑在一起下棋,可下了几次后就不再下了,因为“棋臭脾气更臭!”见面的次数多了,小李又发现老张大男子主义严重,不做家务,对自己姐姐不够体贴关心,于是话里话外便多了情绪,后来甚至要出口指责和干预,对此,老张自然不高兴,就要回嘴。同时他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对小李的家事也要指手画脚,评论干涉。一来二去,矛盾慢慢堆积。直到有一天,因为一句不打紧的玩笑话,老张摔了茶杯,小李破门而出,老张和小李彻底翻脸。
翻脸后的老张开始翻旧账,他回忆和小李交往的过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怎么想都是小李对不起他,甚至小李曾经对他的帮助也成了小恩小惠,别有用心。小李呢,也是满腹委屈,认为老张不可理喻,自己姐姐嫁给了一个不讲理的人。
于是,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从此之后互不理睬,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而总结两人矛盾的缘由,“缺乏界限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缺乏界限感,小李帮老张装修,又账目不清,造成信任坍塌;因为缺乏界限感,两人干涉对方的家事,又不注意方法和态度,造成情感隔阂;因为缺乏界限感,两人交往中对自己的情绪都缺乏必要的约束……
总之,因为界限感缺失,原本关系密切,亲如兄弟的两个人反目成仇,实在是给亲密关系敲响的警钟。
而相比而言,年轻一代的界限感就强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界限感更强。这也是造成许多亲子冲突的重要原因。
轩子是一个高三学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省城上学,轩子的姑姑常来家里,对轩子很是宠爱,姑侄关系一直很好。这天姑姑因为要用一张纸,就去轩子的书桌上翻找,看见桌上只有一个小本本,便拿起来想用扯一张纸下来用,却无意间看见轩子写的几句特别优美的句子,便情不自禁读了出来,这让刚才还正谈笑风生的轩子大为光火,冲上来抢下姑姑手中的小本三把两把撕的粉碎,并且委屈地又哭又叫“你怎么就不尊重我?”
姑姑也很委屈,小本随便地扔在桌上,不算私密物件,本上的句子也是有关惜时的美好句子,算不得隐私,怎么就不尊重她,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吗?
其实,这也是一个界限感的问题,即使并非私密,也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轩子感觉不被尊重,就是觉得自己的领地被侵犯,安全感受到威胁。两人的矛盾,也在于界限感的差异。
而像这样界限感模糊引发的矛盾在家庭中比比皆是,夫妻双方互相查看手机,父母偷看孩子日记,婆婆干预媳妇生活方式等等。
所以,在家庭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就应注意站好位,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必要的界限感,适当“见外”。不越位,不强融,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