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述而篇第三十七节,至圣先师提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心胸坦荡的人,必然是个胸襟开阔,不抱怨的人;光明磊落的人,一定是不计个人得失,事无不可对人言的人。
小人为什么会“长戚戚”?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推卸责任,偏好抱怨,怨天、怨地,可是自己又无力改变,或者说自己不愿出力,改变现状,而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所以表现出来一定是忧心忡忡的。
而孔夫子之所以能够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是因为他努力让自己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他努力让自己不发怒、不忧愁和不抱怨。他总是充满自信,乐观处世,高兴于“学而时习之”、快乐于“有朋自远方来”,总是能够坚持用自己认定的价值观,来看待人和事,来对待和事。如此这样坦荡、磊落的人,又怎么会“戚戚”,还“长戚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