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大家都讲究所谓的人设,就是当提起一个名字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第一时间反应出来的印象。
比如说起马云,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阿里巴巴;提起卡梅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电影阿凡达。
人设不一定只代表一个人的显著性格,一个人对应的作品也是人设的一种延伸。
01 表达是一种工具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我常常有一种健忘的感觉,就是当我刷了一会短视频之后,我在放下手机那一刻就遗忘了刚刚看过的内容了。
所以人设,就是在巨量信息中提取的记忆点,是一种让别人记住的工具。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去打造自己所谓的“人设”来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不需要为了人设而故意端着。我们只需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然后实现我们对他人的承诺,就已经足够让别人尊重了。
靠谱,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人设”。
这篇文章,让我们聊聊关于表达能力那些事。
02 表达基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人不一定擅长表达,但善于表达的人一定喜欢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思考是一切实践的基础,比如我们想在开会的时候向同事传达一个方案,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方案做出来,在做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思考。
而对于表达,则需要在思考结束之后对结果进行传播,这是一个需要锻炼的过程,是需要“练”出来的技能。
著名作家李敖曾经有一句名言:巴顿将军可以带领部队打胜仗,但你让他上台演讲,他可能五十个字都讲不好。
所以说,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练习过表达,则基本上很难在这件事上做好。
那么如何通过表达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我有三点建议分享给你。
1)表达只关乎逻辑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好像会表达的人一定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巧舌如簧,懂得调节气氛。
但事实并非如此,判断一个人表达能力强不强,无非是看他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逻辑,最厉害的人表达观点时一般会分点,或者分结构来描述。
很多看似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的人,在一开始会让人很舒服,但过了几分钟,可能他就云里雾绕,根本不知道在表达什么了。
而有些人可能说话温柔轻声,但每句话都有逻辑和论点支撑,让人越听越渐入佳境,进入到他的表达节奏里。
比如在《奇葩说》上吸粉无数的蔡康永,他说话轻声细语,但全场人就是会静下心来听他演讲,并且经常会被他的表达所打动。
2)表达前需设置锚点
可能是喜欢写作的原因,我在工作中也习惯为表达的内容设置锚点。
所谓的锚点,就是先用几个简单的“钉子”,去设置好要表达的框架,这样就不容易跑偏。
比如我要和同事分享一个项目,我一般会用三个最简单的“钉子”,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经验告诉我,只要沿着这三个方向去展开,肯定不会错。
贝索斯在他的《长期主义》一书里,分享了每天做好三个重要决策的管理方法。
在他眼里,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什么大事小事都一把抓,那是职业经理人该做的事。
自己要做的是思考好战略层面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决策,公司才能长青。
其实很多事情的本质都是如此,把简单的做好,复杂问题都迎刃而解。
3)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表达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些人一开口说故事,大家都喜欢听,而有些人一发言,大家都默默低头玩手机。
所以你看,一个人表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得到反馈。
我建议大家抓住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机会,去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不需要等待一些重要场合才开始。
我们可以观察他人在我们表达时的反应,一点点去修正自己的表达缺陷。
请不要小看这一个微习惯,很多时候,要想改变自己某项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外界的反馈。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很努力却无法将事情做好,本质上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方向,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迭代,自然也就无法进步。
很多人在网上分享对着镜子练习提升表达能力的方法,我也曾经很认真地练习过,但始终觉得呆板,无法临场发挥。
所以从我的经验出发,我还是建议把重心放到日常的表达机会上,慢慢提升。
03 写在最后
在我高中的时候,常常很羡慕那些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觉得自己永远都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
但后来工作了以后才慢慢发现,能够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脑中所想,其实才是一种稀缺的价值。
表达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人会不会被别人关注,也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当你有一项能传播自己的表达技能时,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共勉。
END
-----------------------------
宫号:职场芝士侠
人生只有一次,
共寻“外在扎实财富”和“内心绝对自由”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第一时间收到每篇惊喜文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