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9e387f7ab499cfe8.jpg)
从最关切处出发,可以探索内在的本质,认知问题,从而发现道路。如同一个落水的人,无暇顾及是否温饱;一个温饱不足的人,无暇顾及尊严。从当下最关切处入手,挡在面前的困惑解除之后,人自然而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75bc6db0e1862a1d.jpg)
人每时每刻都活在各种各样的感受当中,仿佛现实的世界仅仅是一种表象,它是相对凝固的。即便外表看起来毫无变化,人的感受兴许在经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种内在变化的细微很多时候是难以察觉的。感受有浅表的和深层的,当我们关注了浅表的感受时,就会忽略深层的存在,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同时又如隔霄壤。当我们以宏观的视角去觉察的时候,内在的感受是浑然一体的,如同一个浑然的星球在眼前呈现;当我们以微观的视角去觉察时,就能体会到内在的巨大差别,如同星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存在。当视角切换的时候,感受也会切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977f841dbe91a0cf.jpg)
感受是变动的,它的灵活度高于其他可见的存在。觉察感受,可以发现一个不变的世界,大多数的感受是不长久的,并且它们总是仿佛企图破坏什么,实际上它们都是我们需要去直面的,直面感受,感受就会逐渐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浅表的负面感受稍一觉察就可以转换,深层的负面感受需要在不断觉察的过程中进行转变,如同以光明驱散阴暗的过程,倘若光明有限,在巨大的阴暗面前就需要持续朗照。即使阴暗被驱散了,假若从此以后放弃觉知,同样的阴暗还会被唤醒,如同鸟儿忘记了飞翔,于是就为地面的荆棘所羁绊。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bda7b9bd9937b496.jpg)
这几天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会感觉毫无头绪,我觉得事实上这可能是头绪太多的缘故。似乎有很多东西可以讲讲,同时每一个话题又有不同的层面可以讲,方式上也可以转化。以及什么内容可以写,什么内容不可以写。于是相比于自己拿笔写日记就会拘谨很多,有时候也会出现思绪上的短路。似乎自己还在摸索怎么行走,道路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但是很多的限制都是可以冲破的,经验总是在强调这一点,人的适应性和成长能力是很强的,只要他愿意主动向前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f9f834520a338694.jpg)
相比于有序的表述方式,目前我更加倾向于无序,仿佛身体里面有很多的小脑袋探出头来,我都需要给它们一个位置,这样不容易造成堵塞。本身写作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内部疏通,内观的写作形式如同在打扫自己的内在的房间,看看里面都积压了一些什么,不否定任何的存在,只是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转换它们的形式。因为一旦去否定什么的存在,相当于又制造了一个垃圾填埋场,这不在于被否定的对象是什么,而在于我们创造了一种负面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会积累的,直到那种无意义感蔓延到方方面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4762/17f5886d81e3464c.jpeg)
知道什么是真正可以去开拓的,我们选择去经营的事物会决定我们的当下的心态,如果选择不当,就会患得患失。在不同的选择中去比较自己的感受,呆在山洞里会感觉狭窄阴暗,呆在晴空下会感觉天地开阔,我们所见的也在创造我们的内在场景,内在有许多的场景,如同这个大千世界。
没有错误的,只有序位失调的,找到最核心的关切点,建立深刻连接,可以重建自我的秩序,最终酝酿出一个自觉运转的系统,就能无为而无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