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迭代》开始正文阅读啦!关于第一章➡️注意力陷阱,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收获~
1.我们通常都想着说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越长越好,是自己自控力不够、现实中诱惑太多等等原因导致的容易分心。事实是基于我们大脑的各种构造特性,这种想法真的是对我们自身大大的误会。
我们的大脑🧠存在着一个“警觉周期”:保持约90分钟的警觉后,就会走神一小会儿,随后周期重置。而且,注意力也存在惯性,当大脑对某项任务习以为常就会转换为自动模式,将更专注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所以,建立一种预警系统会帮助我们从神游之境回到手头的任务中。
这就是我们战拖和提高专注力经常在使用番茄钟的原理所在。
2.注意力就好像橡皮筋一样,也是存在弹性的。
保持专注力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强行保持高强度、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那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因此,保持专注的最佳方法就是,适时将注意力关闭——在大脑需要走神的时候,任其随意漫游,并在它没有走的太远时及时回复到正常状态。
这里书中有句话形容得特别形象,“注意力的最终状态是流动的——就好像你在一片海洋上乘风破浪。”大脑需要波动,也必定会波动,这是它的特性,我们应该学会拥抱这些波动。
3.相信大家在学生时代都会用很多彩笔去记笔记或者划重点,觉得这样记忆会相对容易,也更容易找到重点。原本我以为只是因为重点被突出了,所以会令我们印象深刻。
书中却给了一个我觉得挺有趣的解释🤨就是认知神经科学家提出的“负荷理论”:要解决注意力有限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减少大脑需要同时处理的事情,而是应该让大脑做更多的事情。这听起来似乎与常识不符,但其中的原理是,如果有太多需要考虑的事充斥了我们的感官,我们就没空儿分心走神了。
乍听感觉这不是纯属瞎掰……可后来想了一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当我想要专注复习或者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我可能会戴上耳机然后放一些平时自己熟悉的旋律或者固定歌单,没多一会我就能进入状态,等到下一次意识到我走神了的时候,我才听到耳机里放的音乐具体是哪一首。
这大概就是关闭了听觉感官后产生的效果吧。
4.至于驾驭注意力的技巧,我觉得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需要适时的休息,但究竟怎样的休息才算是有效的呢?️就是休息时必须完全脱离你正在做的事情,因此你在休息时要做的事情要么非常耗费脑力,要么需要完全专注。大声放音乐或剧烈运动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还讲了很多其他关于大脑研究的理论,也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记录她所经历的测试与训练(嗯,我是没有认真看的),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自己去读读看,兴许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