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姑娘咨询我,发现男朋友出轨了还不止一次,恋爱期间最多的时候同时和三个女生交往,摊牌后男生表示那就分手吧,女生很伤心问我该怎么挽回。
明显单方的原则性问题,我必然是劝分的,但姑娘就不乐意了,哭着说就是放不下,愿意接受对方的过去,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就好了。
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哪怕现在你们复合了,你觉得自己有信心和他长久相处下去到结婚吗?
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做去改变他呢?如果没有,那么你挽回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姑娘无言以对。
我以前一直觉得恋爱真的是一个特别的矛盾的事情,产生感情的根源来自情绪,但想要谈好感情又必须保持理性。
太感性吧,受伤的总是自己;太理性吧,谈恋爱又失去了基本的乐趣。
挺无解的,最近都在讲佛系,我甚至有段时间也把佛家的无欲无求当作人生目标。
可转眼又一想,如果真的都能放下,那生而为人的意义又在于什么?
想来想去大乘佛法普渡众生在于信仰,要想适用于普通百姓太不现实。
从事这行许久,想多经历多了,倒也悟出点门道。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曾拜读王阳明先生的心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
关于阳明先生的学问,不同人都会有各自的理解,在我的理解中,心学的基本前提叫做“人人都有良知”,这里的良知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客观的认知”,对事物有基本的是非评判标准,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要孝顺父母,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偷东西……
但有些人的内心被私欲所蒙蔽,行为掩盖了这些认知:于是他们长大后嫌麻烦对于父母不理不问,于是他们为了赚快钱选择去偷去抢。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比如你想着今天到早点睡觉,可睡觉前还是避免不了刷刷朋友圈微博知乎。
所以心学对于个人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知行合一”,你的良知如何,你的行为也应该一致。
达成这个目的的方法叫做“事上练”:你必须认可这个思想,然后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时刻自我反思,日积月累逐渐就能做到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的心学与传统佛学的区别在于,心学讲究的是客观认知而非绝对认知,比如“男人都喜欢美女”,佛学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究泯灭欲望。
但心学认为这是合理的欲望,只要不违背良知以合理的方式来追求就可以。对比来看,佛学可能是心学的终端,但心学更有普世意义。
一方面心学是有助于个人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更重要的是心学的最终奥义在于彻底实现内心的解放。
举个例子,上面提到的,你明明打算早点睡,可还是忍不住想玩手机,在那个节点你怎么选择都是痛苦的,因为你的认知和欲望是矛盾的:不玩手机心痒痒,玩了手机又懊恼。
人生大多数痛苦来源于矛盾,而心学则是从根本去打破这种矛盾,让认知和行为达成一致,彻底抛去负面欲望的干扰。
换到感情当中也是如此,好比开头咨询我的姑娘,在当下挽不挽回都是痛苦的,因为痛苦的根源在于她内心的矛盾。
只要她能打开矛盾,认知到想要挽回其实都是内心的不甘心在作怪,当这种不甘心不会再影响到她的情绪时便能坦然接受理性的选择:爱过但是爱错,对方人品有问题,原则问题不能原谅,即便和好了也无法信任。
回到我之前的问题,关于恋爱中的理性和情绪其实也并不矛盾。
只要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成熟到可以用理性去调控情绪的境界,自然也就可以实现感情的大自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