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部由刘亦菲、李宪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吹向了全国各地,大理乃至云南突然之间就成为了“有风的地方”。今年确实是疫情过后旅游的新纪年,《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很多地方,因家乡正好也是该片的拍摄地,有风小馆就拍摄于四方街的薄荷咖啡。
偌大的镇子本来就不大,又因和薄荷咖啡相熟,《有风的地方》播出后,该店一月的流水就创下了往年一年的营收额,年底那几天直咖啡店直接卖断货。同样相隔不远的“有风小院”拍摄地,也遭遇了相同的强势人流,到后期进店消费的二人餐,简单几个冷饮加甜点都能卖到七百多,附加价值就是可以去拍摄地打卡。
风来了,很多人直接、间接被风带着走,风口总会暗潮汹涌,但也充满了无限机遇。
说到写作,很多人现在还在后悔没有抓住最早的公众号风口,微信刚推出公众号时,随便一个公众号都会有很多人关注,无关乎内容,只是因为创作者太少。那时候的公众号主后来都成为了写作头部,光每日的广告和流量收入就是别人一年的工资。
再往前大家都集体用QQ空间的时候,很多人在QQ空间更文,其中有一个权限是“允许任何人访问我的空间”。就这一步多少写作者都错付了,很多人将QQ空间设置为不对陌生人开放,导致文章转载速度太慢,很多年好的文章不被人看见。而这当中又有多少人是通过QQ空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时代在变、风口在变,抓住了风口就会拥有更多的可能。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似更近了,出行、沟通也在变得越来越便捷,风口变换的时间也越来越快,对于写作者是该追风去,还是坐守一个平台等风来呢?
朋友圈有个写小说的朋友,在某平台写了五年小说一直不咸不淡,直到今年一本小说突然火了,她一个月的收益竟快抵上她前几年的写作收入。我问她小说火了高不高兴,她说高兴是有的,但更多是惆怅,怕下一本说追不到热点,火不起来。
原来是因为她研究了大量的小说和平台调性,一改自己的创作风格写了平台喜欢的小说竟意外火了。说是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那里面也有机遇与风口。
很多写作者有时候也会迷茫写文方向,自己该写哪一类的文章,亦或是适合哪类文章?只是犹如黑夜中的穿行者,独自走过一条幽深的道理。那一步步走过的路就像自己一天天码过的文字,日积夜累之后终有一日灵光一显,然后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
写小说的朋友在等风来,火了的店铺也在等风来,可在这之前他们都做对了一步,就是先打磨自己的文字,经营自己的店铺。当风来了,蓄势待发抓住风口一跃而起,有点像小时候父亲问过我的问题:“你知道狮子捕食猎物之前都在干嘛吗?”
我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扑过去了!”
父亲说:“不是,而是长期匍匐观察猎物,在对猎物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绝不轻易暴露自己。”
我想每一个写作者当如那只匍匐的狮子,等待风口匍匐已久,只为抓住风口一跃而起。
追风去,还是等风来,此刻你是否已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