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观《鸦片战争》有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观《鸦片战争》有感

作者: 紫陌欣妍 | 来源:发表于2024-04-12 12:14 被阅读0次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课本上的一句话,让我们记住了林则徐这个名字,却不知道背后的那些故事,而电影《鸦片战争》则为我们还原了那段对于中国来说完全可以用屈辱来形容的历史。

    这部电影于1997年上映,时间恰好是香港回归那一年,算是献礼之作吧,但影片并未美化中国,而是尽可能地客观地呈现了当年的真相。

    电影总时长为145分钟,但看起来并不会觉得漫长,因为情节连贯紧凑,哪怕电影的质感完全比不上有高科技加持的现代电影,这反而为电影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在林则徐禁烟之前,鸦片已毒害了中国人百余年。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无不被鸦片所迷惑。

    面对如此境况,林则徐早有禁烟之心,但他也有不少顾虑。他一怕道光皇帝委他重任却不给他实权,让他左右受制;二怕朝中大臣非议,使禁烟之业半途而废;三怕道光皇帝决心有变,朝令夕改。

    道光皇帝为了使林则徐禁烟之心更加坚定,不惜下令斩杀林则徐吸食鸦片成瘾的恩师吕子方,他同时也是道光皇帝的开蒙老师。

    如此一来,便断了林则徐的退路,林则徐表示鸦片不除,誓不还京。他也确实雷厉风行,一路南下,经过多方筹谋,最后成功在虎门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

    但此举也惹恼了一直凭借鸦片获利的英国人,他们决定让中国人自己来为这些损失买单,于是带着坚船利炮来到了中国。

    当英国人发现林则徐早已做好迎战准备时,他们并没有发动攻击,而是掉头北上,逼近天津。

    消息传到朝廷,道光皇帝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如何迎战,而是责怪林则徐不该禁烟。向来擅长揣测君心的琦善马上提出要罢免林则徐的官职,和英国人议和。

    自然也有正直的忠臣反对,但他们也没办法违抗道光皇帝的命令。于是林则徐被罢免,琦善作为新的钦差大臣去和英国人谈判。

    为了让英国人高兴,琦善投其所好,主动提出赔款,还送来了美食和女子。

    英国人说中国的美食天下无双,中国的炮台却是一堆垃圾。如果把餐桌上的才能用在炮台上,今天该是他们求和了。

    琦善马上纠正说,不是求和,是赐和。英国人轻蔑地说,你爱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然后琦善说皇帝愿意赏赐白银三百万两,英国人的野心却不止如此,他们还想要香港岛。

    琦善说大清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割地的事情,英国人说现在有了。而了解历史的我们也知道,这次割地只是一个开端,之后和外国人陆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里面或多或少都有割地。

    战争到底还是爆发了,不少将领以身殉国,其中就有关天培。而主和的琦善被安上了投敌卖国的罪名,主战的林则徐被分配到了新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林则徐托琦善把地球仪呈给道光皇帝,提醒圣上世界已今非昔比。

    鸦片战争的失败,哪里能归咎到一两个人身上?虎门销烟不过是给了英国人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这件事,等鸦片再流行几十年,中国人怕是会输得更惨。

    但这部电影的出现绝对不是为了提醒中国当年有多失败,就像电影一开始就展示的那句话:“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想到了韩信,他在衣锦还乡后不仅报答了救过自己的人,还给当年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封赏。可是,韩信的结局却并不好。

    我当然不是将韩信与中国进行类比,只是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谨记历史,不要被眼前的一片繁荣所蒙蔽。

    诚然,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外国也从来没有停滞不前啊,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对中国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历史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唯有奋发向上,振兴中华,让外人再也不敢对我们国家生出觊觎之心。

    就像电影里林则徐被罢免后还特意去看了学堂里认真学习的学子,他留下一句:“五千年中华巍然于东方,全仗几颗读书的种籽,强敌临门不足惧,天翻地陷不足惧,就是不能让读书人沦丧!”

    今日之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愿天下学子,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蒙蔽,能一心向学,如此,我们国家便永远有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观《鸦片战争》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jh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