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推开教育之窗》有感

读《推开教育之窗》有感

作者: 平等_周丹枫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6:19 被阅读0次

    暑假前有幸得到领导赠送的教育书籍,欣喜万分,对于本来读书匮乏的我而言,是一种激励方式。于是,趁暑假期间,打开这本书,细细品味。书名为《推开教育之窗——朱总新教育观启示录》,主编是雷玲,网名红袖子,曾在北大任教,《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资深教育记者,40余次获得教育类奖项。主编有《听名师讲课》《好课是这样练成》《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等多部作品,受到了广大教师朋友的欢迎。

    全书共分为学校管理篇、教书育人篇、课堂教学篇、教师发展篇、学生成长篇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从内而外的向我们诠释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方法。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教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感悟!

    在教学管理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郭淑岚老师提出的《好校长的三个维度》,原声是朱永新教授的思想:“校长的深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一所学校的成就绝对不可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郭老师认为校长应具备三个“维度”——长度、宽度与高度。长度: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善于立足当下并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宽度: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视身边的人和事,以一颗宽厚的心接人待物。高度:一个优秀的校长需懂得今天的决策必定会转化成明天的成果。读了这些,好校长绝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他需要不断地提升努力,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炼成的。一个好校长,会时刻用他的激情点燃教师的热情,用智慧开启教师的智慧,用人格塑造教师的人格,用自己的成功引领教师的成功。因为他们不仅有“,而且有“宽度”,更有“高度”。

    在教书育人篇中,山东省泰安市鹤山乡罗山小学的王争老师引用朱永新教授的“爱是教育的底色”引起了我的共鸣。朱永新先生这句话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实说,当初选择教师这样一份工作,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但在王争老师18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充分的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走进学生的心扉,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王争老师也在书中分享了三个他在日常教学中的方法去了解学生:①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你真聪明!思考问题的方法很独特,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②做聆听学生倾诉心声的朋友:学生有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或者有家庭心思难以启齿时,只要给予他们朋友式的安慰,让学生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③师生共同制定适当的目标。不对学生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件追根究底;处理眼前的事情,关心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敞开心扉,以爱育人,让我们成为充满爱心、智慧和灵性的教师!

    北京市房山区的田小将老师更是让我看到了他的课堂教学方法。朱永新先生说过:“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让孩子思考,让孩子说话,让孩子讨论,让孩子真正的‘说起来’。”田老师认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让学生动起来,就应该让不同层次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而用一种方式通过调动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显然是不现实的。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实施了“引、逼、推、拉”的多元策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①吸引和引导,培养兴趣。②规范和要求,养成习惯。③理解和帮助。④关注和矫正,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在教学中这些策略我们并不陌生,但缺乏理解,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耐心。田老师将这些策略梳理了出来具体分析,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定会效果明显。

    “一个教师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教师写作可以使教师的生命个体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证。由此,在阅读到教师发展篇的时候,我迫切想找到一些有关教师写作的案例来读。这便了解到了陕西省丹凤中学的张富群老师解析的《教师写作助推专业化成长》这篇文章。曾几何时,面对教学中学生与我之间的故事,总会有种马上想提笔写下自己内心感触的冲动,但苦于周边环境及其他事物的干扰,没有能进行下去。这几天了解一些写作的作用,“坚持写作的老师就会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作是全新的体验,并把这种独特体验看做是生命的成长,新的有价值的作品是生命成长的结晶。”  说的多好,一个坚持教育写作的教师,一个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教师,就会永葆旺盛的青春生命活力,在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最后在学生发展篇里,我又看到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影子。着眼于孩子们的发展,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广东省中山南朗邓琴老师的《教育需要有温度的阅读》让我有所思所想。当她读到朱永新教授的“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句话时,她的内心升腾起一股力量。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深知阅读的荒芜给教育的困境已日渐凸显。然而,阅读对孩子身心发展潜移默化的渗透功能并未真正走入家长和教育者视野之中,颇有一点苍凉的味道。当今社会,阅读风气是萎靡不振的,阅读更多时候像是一场风花雪月的花边点缀,是花哨的。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犹太民族,是一个真正在阅读中成长起来的民族。他们从婴儿时期开始构建一个孩子的读书机制,让阅读温暖教育,让教育无法在冷漠中发酵乃至变质,从而真正实现“不教之教”。此外,邓琴老师还提出,这种温度还表现在教师阅读之上,说到底,教师就是学生的一个窗口,透过怎样的窗口就能看见怎样的世界。窗口那边是风景宜人,还是荒草萋萋,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与时俱进地学习,有没有深入读书,以及在书中思考。我也在想,倘若教育能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全社会营造出阅读的欣欣向荣之势,学生读,教师读,家长读,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在读,那么教育中的很多病症将不药而愈。这一点都不夸张,阅读确实有此魔力。

    读了这本书,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公式,简单的总结一下教学和成长,不枉读过这本书。

    好校长+好老师=教学成功的一半。

    课堂+写作+阅读=师生双赢。

    这本书,有太多教学共鸣,之后还需细细品味,在教学中借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推开教育之窗》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jq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