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二上学期选了一门通识课《英文影视赏析》,以为只是看看电影,很轻松,没想到每节课都要轮着上去讲自己喜欢的其中一部电影,还必须是美国或者是英国的,期末还得选一部老师给我们推荐的电影写影评,这让我们这种平时上课不喜欢发言并且只喜欢看国产电影的的同学慌了,一上台就紧张得不得了,如果不上去讲就有挂科的风险,通识课这么简单的课怎么能挂呢,太不划算了,我们必须得上去讲,上去讲的话要讲什么呢,平时有点熟悉的国外电影都被前面的同学讲了,或者是老师推荐过了,都不可以重复讲,到后面的同学讲的都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甚至网上都很难找到,就像我,在哔哩哔哩网上搜了一部中英双字幕的看了,还打算找度娘给我参考参考,结果一场空欢喜,网上都搜不到《比尔》的影评,输入‘英国电影比尔’,跳出来的都是什么《杀死比尔》、《野蛮比尔》、比尔盖茨......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难道真的只能自己写了去讲吗?会不会自己写的不好啊?老师会不会说我讲得太差了?不管了,就自己写吧,把自己看完电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就好了,一场心理斗争就这样结束了,于是就自己写了下面这段简短的影评:
我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英国的喜剧电影《比尔》,由于对英国文化的了解不多,还是没看得太透彻,大概讲的是1593年,英国充满着瘟疫与战争(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一个叫做比尔的青年人,为了追求名望和财富,不顾妻子安妮的反对,只身一人从斯特勒福到了伦敦,他在伦敦遇到了著名的剧作家马洛,比尔和马洛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在街上扮演水果的角色挣钱,比尔给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告诉妻子他很快就要实现他的梦想了,这一天他的妻子就带着孩子到伦敦看他,却看到他穿着番茄的衣服站在街上,安妮很生气地走了,妻子不熟悉路,遇上了坏人,被刚好从那里路过的克劳利伯爵救下了,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一直都想把英国版图收入囊中,他偷渡到伦敦,计划在两国的外交峰会上刺杀伊丽莎白女王,他找到了克劳利伯爵,想用伯爵的戏实施计划,这时安妮向菲利普推荐了他丈夫比尔的剧作,他们却不满意,并且关押了安妮,让他交出一部好剧,比尔心灰意冷,想要放弃,幸运的是马洛帮助他改编了这部剧,最后比尔在外交峰会上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女王也发现了他在写作这方面的才华,给了他名望和财富。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其实这场英西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腓力二世为了报复伊丽莎白对玛丽的处决,誓言要入侵英国,并将一名天主教君主取而代之。英国在这种被战争破坏的混乱状态下,再加上瘟疫的蔓延,人们生活得很艰苦。
站在讲台上说完之后,一身轻松,我能看到教室里的同学有好几个是在认真地听我讲完的,即使写得不好,有人听就很开心,后来我知道现在虽然科技那么发达,很多东西在网上一搜就能有很多可以参考的资料,或是别人的经历,毕竟那是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百度不是万能的,全世界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相同的事情,有可能你是第一个遇到某一件事的人,你找不到别人留下的方法去解决这件事,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然后再和别人分享,这也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过程。有些事只能自己完成,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选择只能自己做。
最后我给大家科普一点点影评的小知识: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
一堂课与一次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