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说,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而近几年被大家逐渐重视的抑郁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一直存在,只是抑郁症前期是一种隐形的发病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病人自己都不会发现,常让人误以为是悲伤的情绪。
今年,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布了《2022年数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蓝皮书》,根据书中数据显示,在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众多精神心理疾病就诊患者中,无论男女,抑郁症超过四成,而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一些量表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而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 25.2%。
抑郁症诊断数据的不断增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我们仍旧不明白,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抑郁了呢?
没有人能用一两句话来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想真正了解抑郁症,就要从这本《抑郁帝国》开始。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史教授乔纳森·萨多斯基,他多年研究方向为精神病学流行病学、临床精神病学、医学人类学、心理疾病治疗史和抑郁症史等。纳森·萨多斯基教授参考了众多的抑郁史文献,从全球数千年的历史中,为我们一步一步揭开抑郁症不为人知的一面。
1.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从史书中发现,抑郁症伴随着人类生存了几个世纪,由于受当时诊断技术限制,抑郁症不被人们认知,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是身体疾病,甚至有很多人对抑郁症产生了误解,歧视抑郁症患者。
在早期的希腊文学中认为,忧郁症是一种愤怒的疾病。在20世纪初,非洲殖民时代以及北美种族主义时代,很多穷人和奴隶都有抑郁症,当时,大多数文化人认为,生活困难是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到了20世纪中期,又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的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绪,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不同时代对抑郁症有了不同的认知,《抑郁帝国》就是带着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去一步步探索真相的过程。
2.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8世纪,精神分析学家弗络伊德和他的同事克莱因开始研究抑郁症的各种治疗方式,他们试图从自己身上和当时知名的人身上寻找抑郁症发病的渊源。在我们所熟知的名人中,有戏剧家莎士比亚,还有应邀参加过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的明星画家马克.罗斯科,以及意大利名画家乔凡尼.塞冈提尼。
他们是一群有成就的人,但成就越大,他们悲伤、空虚和孤独的情绪就越大,最后产生了抑郁症,这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是生物学性质?还是社会学性质?
按疾病,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治疗方式;按性质,不同的心理学研究者,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但最终,大家梳理出来的种种原因,无一例外,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成长的关键因素,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这里说的铜不是指的铜镜,而是指,那些得过抑郁症并治疗好的知名人士写的书,他们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得病的状态以及得病后内心真实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详细地记录了治疗过程和康复成功的经验。这些用自身实践写出来的书都是珍贵的学习资料,也是当今学习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教材。
作者在《抑郁帝国》里所用的参考书以及提到的这些书,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科学地去认识抑郁症、理解抑郁症,在必要时,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关爱和帮助抑郁症群体。同时,也帮助有抑郁症的人正视自己的疾病,不因得病而自卑,积极地寻求治疗,从而恢复健康生活的信心。
北京师范大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老师说,只有站在无限高远的时空,客观地审视抑郁症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窥见其真容。面对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焦虑和影响,加剧了人类抑郁症数据的增长,我们只有多学习抑郁症曲折的演变历史,了解更多、更复杂的因果关系,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从容应对一切不确定事件的发生,随时调整心态,拥有健康和幸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