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快速阅读术
作者:【日】印南敦史
日本人写的读书的书真不少,看来他们有一段时间对阅读的兴趣很大。而且显然这些书本身都是畅销书。
我感觉本书作者的作法最简单直接有效,没有那么类似玄学的东西。
作者认为:“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所以没必要读书那么仔细。
“能够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还是“纠结于仔细阅读”,这个态度决定了读书的速度。
并非深入仔细阅读一本书,而是提高阅读量,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汇小溪以成江海。这样的理念正是阅读速度缓慢的人们所欠缺的。
在汇聚细碎知识片断的过程中,这些片断将逐步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说得形象些,就好像孩子们的乐高积木,由一个个小碎块拼接成各种形状或事物。
故事性强的内容,没有必要快速阅读
反之,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的特点就在于,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大致的比例标准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在选择阅读书目的时候,请注意“9∶1”这个原则。
尽可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早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利用手机闹钟保证时间!早上一醒来就开始高效的“床上阅读”。睁开眼后,不要马上起来,继续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
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细细品味,也不易忘记。或者退一步说,因为我们进行了摘录,遗忘又何妨?
一边读书,一边积累,简短摘录,恰似片断收集的工作。我将这种摘录方法称为:“一行采集。”
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然后,写出对于上节所述“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为什么会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呢?”从这个角度简单记录下来即可。
仅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自己遗忘阅读时体会到的感动。定期盘点、回顾自己喜爱的书。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摆脱“拥有”。同样,无论是书籍,还是知识,仅将必须置于手边的部分留下,其余的不积存。也就是说,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东西区分开来,进行取舍选择,重大意义。这也正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只选择必要的部分去阅读。
“跳读”是快速阅读的要领,能否合理利用小标题就是一个关键。不过,小标题只能用来判断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否属于需要阅读的部分。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共有4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可以通过阅读序言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本书。
读书的时候,不要对那份隐约的期待置之不理,而是要将其明确,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
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搜索阅读法。
随时换挡,缓急有度。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
一周阅读6本书,在选择书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个要点是,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如果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难免千篇一律。实际上,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别人的推荐书目,可不加选择地阅读。
读书的目的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两种: 1. 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 2.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
1适合快速阅读,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可以在一周内设定的自由日阅读,也可以与其他6本书并行阅读,以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无论有多大的空间,一个人能够管理的书籍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藏书最好也要实现某种程度的“流动”,随时“通风换气”。定期处理藏书,除了极少部分书籍外,“失而不得”的书籍几乎是不存在的。
最好每隔三个月就整理一次书架。通过思考“哪些书需要留下”,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情趣爱好。从保留下来的书中,能够看到自己。
“为提高修养而读书?”这是个无聊的命题!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于收集知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素养,而将读书作为一种手段,很可能收效甚微。我更希望,各位能够享受多读书的过程。
十三岁,彼时知识面有限,无论什么书,读起来都会觉得是新鲜的。我经常希望,自己能够不忘13岁时的心境,用当时的状态来阅读书籍。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心境,那么,无论年龄或阅历如何,我们一生都能遇见令自己感动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