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蜀国灭亡

蜀国灭亡

作者: 小路的路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23:03 被阅读0次

司马昭伐蜀

公元234年,在多次北伐无果之后,诸葛亮病死于行伍之中,蜀汉北伐的任务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

由于兵力有限,姜维多次北上都没有成效,但频繁的侵扰让魏国产生了反击的想法。

公元262年,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正式提出了讨伐蜀国的想法。《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朝臣多以为不可”,朝堂之上,很多人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其实时机不成熟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蜀国凭借剑阁天险,易守难攻,虽然诸葛亮已经死了,但是姜维还在。

但司马昭一心想树立权威,提高声望,他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功业的加持。他分析说:

第一,“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意思就是说,现在要想直接消灭吴国,难度太大,相比之下,还是平定巴蜀更简单一些,而且占据了蜀汉的底盘以后,就可以顺流而下,水陆并进,消灭吴国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馀众不过五万。” 魏国兵多将广,相比之下,蜀国战士总共只有9万人,其中有4万人镇守成都以及其他地区,那么前线的军队不过5万,如果把姜维牵制在沓中,让他不能向东出兵,那么胜算会更大。

蜀国的反应

蜀国这边反应也很快,姜维察觉到魏军的动向后,就上表刘禅说:“我们应该派人把守住战略要地,防患于未然。”但是这时候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很得刘禅信任。

他占卜了一卦,说魏国的军队不会来。刘禅相信了,不做应对。

魏军方面兵分三路,西路由邓艾率领,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率领;东路钟会则主攻汉中诸城。九月,钟会率领大军到了阳安关口,并迅速将其攻破,打通了通往汉中的道路,还缴获了城内大量的粮食。

此时,姜维正在与邓艾率领的西路军交战,突然听说钟会诸军已经进入汉中,不得不领军回援,魏军对姜维紧追不舍。就在这时候,姜维又听说中路的诸葛绪已经占领了桥头,于是就从孔函谷进入北部道路,想绕到诸葛绪的身后。

在这种危急时刻,魏国有三路大军,蜀国却只有一个姜维。姜维在战场上可以说是疲于奔命,四处救火。最终,姜维和其他几路汉军汇合,在剑阁这个地方挡住了钟会和诸葛绪。

邓艾奇袭

钟会屡次进攻,都被姜维打退。战局看似进入了僵持。

但魏军还有一路由邓艾率领的西路大军,在魏蜀大军对峙的时候,邓艾成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变数。

在《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如果说钟会的正面进攻是“正”,那么邓艾率万余精锐部队从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走险僻小路经德阳亭(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北)到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绕过剑阁,如天降奇兵一样出现在蜀国腹地,就是典型的“以奇胜”。

邓艾率领部队在四川北部的荒山野岭艰难跋涉七百余里,多次濒临绝境,史书上记载,到无路可走的时候,邓艾用毡毯裹住自己,直接翻转着滚下山去的。

这根本就不是一条路,所以当邓艾出现在江油的时候,蜀军都吓得目瞪口呆。

邓艾先夺取了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市),后来又打下了绵竹,蜀中的百姓们毫无战意,四处溃逃,邓艾一路打到成都城下。

蜀国灭亡

刘禅决定投降,心中纠结究竟是臣服于东吴,还是投降魏国。光禄大夫谯周说:“天子如果寄人篱下,那就不是天子了。从这点上来说,陛下您到吴国、魏国也没有什么不同。但大国吞并小国,这是形势发展的自然趋势。

魏国能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所以同样是称臣,对吴国称臣就不如对魏国称臣,免得吴国投降时再受一次辱。”

刘禅觉得很有道理,就投降魏国了,蜀国就此灭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蜀国灭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lu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