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到12年我们一家在私评寄居。孩子们的鞋如果坏了,我常常拿着那些需要修补的鞋去东门口一对老夫妇的鞋摊去。
那时,老头子修鞋,老伴陪着,他们身边的工具箱,虽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但里面装满了剪子、钳子、锥子、榔头、弯针等补鞋工具。这些工具看着不起眼,可它们是他们老两口维持生计的全部家当。忙时,活多时,她会给他打下手,帮助做一些活,拆拆针脚。找好补皮,挑出需要的钉子,放老伴手头备用,有时在宣头上敲敲打打,给鞋定型。路过东门口,常常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其实那时东门口修补鞋的好几家。可能是由于老人和刚刚去世的父亲年龄差不多,身影相像吧。我独看着他们亲切。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就直接去他家摊边。
有一次没看到老伴,我就问干啥去了,他低着头,边干活,边说伺候闺女坐月子去了。这些天不在家,平时他能吃口热乎饭,那些天他收拾了鞋摊自己回家做或者买碗河捞面吃。
冬去春来,孩子们的棉鞋束之高阁,穿薄皮鞋的时候到了。女儿的鞋开胶了,我拿去让给粘住,扎几针。能对付着穿,暂时就别买新鞋了,去了鞋摊一看,不在,问了问鞋摊周围的人才得知他病了,在家里输液呢,输完后就出来干活了。他们还热心地告诉我鞋匠夫妇具体住的位置。就在东门口不远处租赁着房子。我顺着指的方向找到了他家。那是一间很破坏的一间西房。院子里住着一两家人,房子年久失修,很荒芜的样子。屋里光线更暗。老人在输液。精神没平时好。看到这情境,真没想到他竟病成这样子,寒暄了几句话,我就离开他们家了。
后来我家搬到县城西去住,距离远了,就很少看到过他们的身影了。一晃六年过去了。昨天上午路过东门口往西走了几步远的路,看到路边有三两个修鞋摊点。其中一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在手摇缝纫机前忙碌着。。。。。。。是她,肯定是她,我马上认出来了,昔日相濡以沫的老头呢?她怎么几年没见头发就全白了呢?她这六年怎么过来的?我边走边想。。。。。。
写于2018年5月8号
街头见闻
街头见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