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神差的打开了一个小说原创网站,网络小说?我试试?内心中开始编织一些故事,神鬼仙魔?不,大脑里出现的还是兄弟情,还是侠义,还是鲜衣怒马江湖路。
武侠小说已经落寞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金庸古龙以后在没有突出的武侠作家出现了,那些年一本浩瀚的《英雄志》,也因为作者对结尾的一拖再拖成了不了局。
武侠还能去触碰吗?这些年,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写下了几篇几千字上万字的短篇,虽说反响一般,但起码内心还是有一个武侠梦。
其实我都已经忘记读过的最后一本武侠小说是哪一本了,但想起创作长篇小说,第一选择竟然还是武侠。不得不说武侠在我内心种下的种子实在是太结实了,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启蒙。想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读第一本武侠小说时候的,那么刺激,那么过瘾,原来这就是小说啊!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有柳残阳的小说,然后看金庸古龙,还有一些假冒的金庸古龙小说,照读不误。
后来阅读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冒名顶替金庸小说的书籍都能一眼看出,因为文笔不对。我想,这就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了。
那时候有这么一则笑话挺有意思:某天,大哥让我去给他买一本金庸的小说。我跑去书店买了一本金庸新作拿给他,他一看就说是假的,不是金庸写的。为啥?因为金庸封笔了,没有新作,那这书的作者是-金庸新。好吧,厉害,再去买一本,不能要新作了,买了金庸著拿回来。大哥一看,笑了,说你买的啥?我一看:全庸著。当场崩溃!
这笑话也从侧面反映出金庸小说当时是多么火,后来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金庸的书就那十几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长篇,还有一篇《越女剑》。再也买不错了!
当时大家都说金庸不是文学正统,抵制看武侠小说。现在呢?金庸先生已经作古,但其地位已经被尊崇为一代大家。
我是受武侠影响很大的,毕竟武侠小说是我的启蒙读物。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读武侠,其他的书很少看。一直到上高中读了村上春树的几部小说,才知道武侠世界以外还有这么酷的世界。
初中那些年,书籍匮乏,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书,何况是没钱。于是想看一本书就得排队,排好久的队才能读上。那时候的书籍喜欢分上中下三部,看完上部,中部不知跑到哪儿了,有时候是被老师收走了。那咋办?难受啊,内心像被猫爪子挠一样。
我有办法,我自己写,写下半部分。
不过,我有拖延症,思路在脑海里想好了,写得很慢,写了没多少竟然又找了一本书看,于是就不写了。害的很多书友追我问下文,嘿嘿……
这些事儿是很久前的事情了,之前日记也写过。每次忆及,总觉得好玩儿。
这些年每次下决心写一篇长篇小说,我都会坐在电脑前激动很久,然后激动完了该干嘛干嘛。嘿嘿……
最近又有点激动,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有时间了,我自由一些了。想起那些金戈铁马的大场面,想起那些兄弟情谊,想起那些千里独行的侠客,想起那些正气,想起那些冤仇……
内心真的又起波澜了,嘿嘿……不知这次将会以何种状况结尾,我只是想试一下,真的去试试。
过去几年,鬼怪故事也写了不少,算是一种练习吧。如果写长篇小说,那我还是想和自己谈谈,有很多不明白的道理,去寻找一些答案。和自己谈,和书里的人物谈,慢慢写,慢慢思考。
有朋友问我,我这样的写作方式是什么派别,我说我还真不知道。
无门无派,随性而来,随性而去吧。
看了一些那些网络小说写作网,每天日更至少四千字,倒吸一口凉气,嘿嘿。我这日记每天两千字,倒也习惯了,再加上四千字的小说,还真发怵。不去承诺,只是去试试吧,毕竟那样的创作是不同于日记的。
注册了一个网名叫做:苏花子奴。为啥是这么个网名,只是随手打出来的一个名字,没啥特殊含义。以后万一出名了也不需要解释,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不像舜子的简单日记,是和我的名字挂钩的。
行吧,今天就简单写写,一会儿要去郑州开会,中午还有个饭局。就写这些吧,只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升起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