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PDCA工作术,谁能不爱呢?

高效PDCA工作术,谁能不爱呢?

作者: 汉中东辰初中部 | 来源:发表于2021-12-28 19:38 被阅读0次

    文章来源:印象笔记

    在工作效率方面,有没有简单易行的小技巧呢?今天我们一起共读作者关于《高效PDCA工作术》这本书的分享,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尝试使用相关方法,不断反思总结,形成新的经验再应用,完成我们的迭代,在202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希望对大家的复盘总结有所帮助。

    此前,我读完了这本《高效PDCA工作术》,我始终认为,不停的反思总结,新的经验再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让我们总是得出新的东西,完成我们的迭代。我个人十分崇尚PDCA,自己也在努力实践。不过效果还是差点,可能还是没有如同作者那样坚强的意志吧。无论如何,读完书之后,还是让我感到醍醐灌顶,,专门做了PPT,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用思维导图把目录理了出来。

    Plan 计划:找出差距,确定目标;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计划,列出PDCA课题。

    Do 行动:将计划落实到具体任务;做它!行动最实际!

    Check 检查:当下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行动;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经验

    Adjust 调整:调整不好的;继续有用的


    一般人做事情,着眼于 P 和 D。也就是:先考虑我要做什么,然后去行动。没了。

    他们关注的是行动,也就是「我做了哪些事情」。

    好一点的思维模式,着眼于整个 PDCA 循环。也就是:在行动之后,会去思考:我有没有达成我想要的结果?如果没有,是什么地方产生了阻碍?我如何能够克服它们、调整计划?—— 这是反思。

    他们关注的是结果,也就是「我做得够不够好」。

    但最有效的是什么呢?是给 PDCA 循环,再套上一层「监测循环」,像这样:

    也就是说:在你整个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你都要始终跳出自己的角度,从第三方的视角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并加以审视,从中找出自己能够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你关注的是什么呢?是成长。也就是「我可以如何变得更好」。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复盘。

    复盘真正的意义,不是关注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着眼未来」呢?

    首先,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记录。

    很多人不理解记录的重要性,把记录简单理解为做「工作日志」和「每日总结」,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一直都不提倡做简单的工作日志,记录下你几点几分做了什么工作、持续了多长时间 —— 这样毫无意义。

    重点是什么呢?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记录下来「一切对未来可能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你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你采取的解决方式,可能是你产生的想法,可能是你作出判断和思考的逻辑……

    它们,才是我们应该去记录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周一,我跟策划部门开了一场选题会。会上,大家讨论了手头正在跟进的一个内容项目的进度和后续计划。有专人做了会议记录,会后发给所有人 —— 这是一个常规的流程。

    但这份会议记录是复盘吗?不是的。我在开会的过程中,会另外做一份自己的会议记录,大致记录下这么几个点:

    哪些想法令我耳目一新?记下来,以后也许可以借鉴。

    除了我发言的内容,还有什么是我想到但没有提出来的?记下来,也许能用到。

    大家提出的困难和困惑是什么?是否能从中总结出一些模式?

    我做出了什么样的判断和结论?是什么使得我作出这样的判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诸如此类。

    也就是说:在会议的过程中,我会时刻切换自己的身份:一个是参会者的视角,一个是第三方的视角,用后者来观察前者,记录下前者的感受、想法、判断和收获。

    这当然很辛苦,也很麻烦,但只有这样做,你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个任务和项目,都好好地利用起来,让它们真正地「为你所用」。

    那么,具体应该记录些什么呢?大家可以从这几个点开始:

    我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

    我遇到了哪一些问题?

    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我碰到了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

    不用管格式,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留待有空的时候,好好去加工和处理。


    一件事情,如果我要做第二遍、第三遍,那我就会去思考:我能否把它做成一个模板,当后面需要时直接套用?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几乎处处都可以有模板。

    比如:整理家里的杂物时,我就可能用一个「整理的四象限法」,把每一件物品分门别类对应进去,再去处理它。

    团队决策时,我就可能做一个打分模板,让大家直接填表,填完算出总分,非常简便。

    同样,去年,团队里的商务经常要去谈合作,我就教她:

    把合作模式做成图表,直接发过去,就无须反复对话确认;

    把方案做成一个框架,让对方往里面填,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

    用协作工具把工作对接流程化,这样就无须反复报告、跟进,打开软件一目了然……

    好的工作,一定是这样的:通过「记录」把一整套流程、步骤明确下来,再通过「反思」把它固化成流程、模板,最后在「实践」时,直接套用模板,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或补充即可。

    然后,在应用模板的时候,再重复前文的「监测循环」,不断去优化它、完善它、迭代它……

    不断把需要动脑思考的事情,转化为「自动化加工」,腾出脑力和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 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PDCA工作术,谁能不爱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tm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