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与社会所牵扯的一个共同因素就是人。相比而言,修行的意义更广泛,它指众生,而人只是其中一种体现形式,而社会是人的聚集形成。那么把修行和社会放在一起,对于我们而言,首先关注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就比较客观一些了。
而关于修行,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有两种:一种就是就是,自度度他,另一种就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两种中的自度和个人,都代表着个体自己,也都说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只是个体自我在修行中的觉醒所用的方式不同罢了。
前一种就是靠自身所具有的灵性和心性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觉醒之路。而后一种有师傅这个相比较而言的过来人的指点。可以对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所帮助,促进自己的修行和觉悟。
但是,这两种的重点都在强调,想要去作为和有所成就,都必须得靠个人自己才行。即便有师傅,也不能替谁去修行,就如同师傅不能替徒弟吃饭一样。
这也恰恰说明,在我们观念的修行中,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成就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促使我们对于外部因素进行能动的反应和处理,使得我们自己自身状态不断的修复和突破,最终形成一个通畅无碍的状态。而不是靠度他人的多少以及师傅的提点这些外部因素来衡量修行的如何。
我们一般混含不清的认为个体和他人都是一样的,大家好似无差别一样的同一于空空如也,所以总认为个体如同全部群体,群体也不过都是归一,所以群体的修行就可以集于一个人身上全部体现,把一个人的状况等同于其他所有人的状况。
这样笼统单一化的形而上观念和看法,就如同沉醉在了所谓修行中,而忽视了社会群体万千差别的存在。
因为我们知道众生自性本具足,只因蒙无明,而有各不同。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性即佛性恰恰是我们所认为的自性体现佛性的一面,这种自性和佛性的关系,就如同水的液体固体与气体的关系一样。它并不是进行化学反应,而是形态与状态的物理变化,但是也只有这个变化才能体现出自性的特性。就如同我们也知道纯净的水是清澈见底的,而污浊的水是含混不清而且有难闻的气味,这就如同魔一样,水本身就是水本身,因为映现的环境和是否着染而形成不同的样貌和状态。如果把这些水进行处理,去掉这些杂质那么水就会变的洁净。这些除了是一个形变而质不变的状态,就是一个聚合与分离的方式而已。看似确实是一种挺简单的方式。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期望能更多的突出好的一面而把不好的一面出现的问题都解决掉变成好的一面,那么也正因为佛性相比较而言是自性的直接演化而来,说佛性平等,也只是因为自性众生都具足,谁没多一点,也没少一点。大家都一样,大家都可以通过自身本自具足的自性来拥有佛性,而成为所期待的佛。也只有佛性这种使得自性更加明澈的本性才能平等。因为他代表的是正能量,就如同阳光铺洒大地从来不分区域地段高低贵贱一样,大家都可以安详的沐浴其中,然而,我们也从来都不会认为负能量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获得平等,获得安全感,获得新生。恰恰带给我们的是痛苦和毁灭。自性本身众生都具备,而这个自性所体现出来的佛性我们每一个众生也都可以实现,种种的这些都在于我们自性的一个取向上,如果我们取向正能量的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断地走向光明,而如果取向负能量,那么我们就会跌入晦暗的深渊。所以自性映现出来的事物就如同出现不同佛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每一尊佛的佛号而对此有所区分。而佛性却是所有佛都因自身的自性具足而互融共通的。
而佛性所体现的这种互融共通,通透无碍,不等于就是同一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样子。而是我们每一个自性都独立具备自我特性,这是自性的自身特质所决定的。面对这个大千世界我们都具有可觉醒可接纳可容纳的能力,使得我们在这个大千世界中通透无碍,这种通透无碍使得我们和其它众生相互共鸣,相互尊重,相互活跃于世界的存在当中,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化的存在环境。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需要的是从自性当中体现出佛性,通过佛性这种状态可以让我们每个本身具有自性的人获得生命的升华和存在环境的解脱。
而佛家也说了佛法有八千四百法门,其实也就是针对不同众生的根性而说的,那么这其实也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它的自身状况,这个自身状况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为修行需要靠自己,最终谁也替不了谁,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就更加明显了。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个体自性状态独立存在的真实不虚。
如果有人说,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幻化成为你的风景,作用于你的修行始终。那么对于每一个人如同他自己的修行者而言,每个人自己以外的都是幻化的风景。而我们日常的交往交融也不可能说是我们都在不同的维度在进行着,即便说成在不同维度的进行,也没有对众多的人群进行隔阂,大家还是可以相互交融的,而这也就说明即便我们眼前的一切是虚幻的,我们每个众生自己却不是虚幻的。对于众生而言,同样存在与生活中彼此交融的世界,我们就需要拂去幻化在眼前的一切虚幻的东西,让带给大家祥和的真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而最终不论我们所处什么地方,我们都是一个存在体,这种不生不灭的自性是不会消失的。那么这也就决定我们需要去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化状态去存在。而不是一种毁灭式的恶性循环状态去存在。
那么既然我们以目前这种状态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自性被无明所蒙蔽的程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状态的灵魂特征,也才有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尘世。这种真实的千姿百态的差别是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你闭上眼睛就不存在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因为某一个的修行而忽视了群体差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因为种种的映现差别才导致了物态化存在方式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如果因为个体修行而忽视了群体差别的存在,也就不需要自度度他了,更不需要修行了。所以,忽视映现的差别其实就是违背真实的存在,而这,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不管你违背不违背,也不管你修行的如何,你都改变不了社会大众什么,你也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你是你的样子,社会依旧是社会的样子。社会根本不会理会那些闭门念经的人是谁,可能闭门念经的人也不会理会社会里面都有什么人,那么这样的结果其实还是割裂的,而这割裂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怀,而是会导致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修行和社会没有关系。把修行与社会当中的人割裂开来,最终两败俱伤而让出家人和社会人这整个人群走向恶性循环当中。这其实都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所以修行更多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事,而社会是一群人的狂欢。
虽说修行是出世的状态,但却没有人否认尘世的存在。很多出世状态的修行人,却还要入世度化尘世的尘民。不论这种行为是因为慈悲还是因为修行对于自我内心的改变。总之也说明这些修行的人在尘世中,他也离不了尘世的缘。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出于一种好意,而这种好意,就是期望大家自身以及自身生存环境都能变得更好。然而度化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容易也恰恰也就是因为修行不能被代替,需要自己去走自己的路才行。
所以,既然修行与社会难舍难分,又都客观存在,并且又需要相互影响,这就不仅仅只局限在我们观念中认为出家人才能去做的事了,而是要社会当中更多的人去做,以形成一种是社会认知和社会文化。通过修行这种本身就可以提高我们个体自身的认知与涵养,促使个体自我觉悟以及灵魂的觉醒,以使得我们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生存状态中去,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的美好。
因为我们本身一些因素导致我们映现出来的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修行去让我们展现出来的差别以一种平和而积极向上的方式去解决。因为大家都知道,除过每个人自己,还有他人也存在。而想要自己以及群体的生存状态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中去,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大家的共识度。而这种扩大共识度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无差别的拥有着。
所以,修行不仅仅只是社会外的事情,它也是我们人以一种社会形式而存在的必要方式。然而我们都是在通过一种称呼和定义把我们所人知道世界进行对应,让我们可以有序的存在于整个世界当中,但是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却不是称呼和定义,而是他们所对应的东西。
所以,脱离表象的感受与认知,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