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

作者: 轨迹的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09:19 被阅读91次

    从呱呱坠地长大成人,我流淌过十八座十里长亭,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在这条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宝石闪耀着璀璨的色泽,带给我色彩与欢笑。

    印象里,18年来我基本上都是和书本一起度过的。据妈妈讲,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了,只不过我身边没有名著,却有小学作文书,课本和教辅资料。可能是因为我尚未接触到十分有趣的书,所以枯燥一些的课本在我看来并不枯燥,相反读起来大有如饥似渴的样子。也许就是这么一股读书的傻劲让我走上了学习的漫漫征程。我天性内向,可以整天不出门,窝在家里做家庭作业,读书或者看电视。电视带来的丰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而我尤其喜欢科普类节目。

    而时代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老师对成绩越来越看重,我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父母,老师的宠儿,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我开始更为努力的学习,似乎不学习就对不住老师和蔼的目光,更对不住父母辛勤的身影。我埋头书案,日子在那个时候好像是隐形的,一晃而过,不着任何痕迹。

    当父母产生了矛盾,火药味十足的时候,我也会打开一本书,转移一会儿注意力,而爸爸妈妈会渐渐地安静下来,生怕打扰到宝贝儿子的学习。学习竟然起到了缓和矛盾的作用。升入四年级后,作业量进一步加大,老师也越来越严格,而不按时完成作业无疑是死罪一条,万般无奈,只好盗版我的作业,我不太会拒绝,小伙伴们一般都能“得逞”。渐渐地,我家里面的同学多了起来,我也的确交到了两个好朋友。

    专心学习的日子像是一条河遇到了平川,平静的,悄无声息的,也不着痕迹的流淌,而结交了的两个朋友后更像是一条小溪,有了鹅卵石,有了青草,有了小鱼,我的小河唱起了歌,歌声很美妙、暖心。

    我天性不喜欢打闹,不滑滑梯,因为不敢往下滑。下课了大家都去玩转椅,我只是在一旁观望,因为同许多人坐在一起总是让我很紧张。然而自己一个人玩却不像他们那样开心。一起玩的经历并不很愉快,到后来我不再出去,和小伙伴也渐渐地疏远了。在很多个独自待在教室的日子里,心里总有浓浓的惆怅,“大家都可以玩得很开心为什么我不可以”。这么一想很痛苦,便掏出练习本来,用做题来忘却。

    后来在电视上了解到爱因斯坦、牛顿的童年故事,同样的不合群,同样的格格不入,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成就。他们变成了我生命里的明灯,驱散着我心中的阴霾,更照亮着我前进的路。

    两位大师都是物理学家,我开始对物理这门课刮目相看了。渐渐地,小小的心里面酝酿出了梦想,或者说野心,梦想着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物。我在心里盘算着,“如果我可以考一个好高中,考上好高中再考上好大学,大学,恩,离科学不远了。”我觉得我开始有了目标。我把力量都放在了升学上。初中时代,不了解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只知道闲聊是浪费时间,闲逛是浪费时间,我可以在班里乱哄哄的时候看书,可以在排队打饭的时候大致回忆一下今天历史学到的内容,单纯的认为只要考好便可以实现梦想,才有意义,而闲聊,闲逛,不会让我考好,也不会有意义。

    梦想实际上为意义提供了一种尺度,有意义是接近心中真正向往的东西。

    很幸运,我如愿以偿。只是到了高中,强手如云,竞争激烈,要“考好”对于我这只“小菜鸟”来说变得难于上青天了。许多次我曾悲观的想象,自己或许并没有那么出众,实现梦想或许真的遥不可及,就像那句歌词“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因为在我的狭小的认知里,考不好是与实现不了梦想画等号的。我开始沮丧,开始理解汪峰歌词里诸如“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等表达彷徨,苦闷意味的词句的含义。直到我接触到了周国平的文章以及他的哲学。他用一种智慧的超脱的眼光告诉我我的所谓的梦想只不过是功利的一种代名词,因为这个梦想对我而言不是拥有科学巨匠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勇气,不是拥有居里夫人般长久默默耕耘的毅力,不是拥有像霍金那般对直觉,判断的自信。它仅仅是意味着成功或失败,成功欣喜若狂,失败一无所有,它无视人的生命,精神的成长。它带给我压力及焦虑,竞争越强,焦虑越甚。我开始试着去看淡外在的得失而把精神上的锻炼看做主要。当成绩起伏,我告诉自己要淡泊;当我心态浮躁,我告诉自己要宁静致远。

    功利退去,精神上路。当我把功利作为方向,我看到的是干涸贫瘠的沙漠,而当我举起精神的明灯,我看到是一路的风光与永不落的大阳。

    如果问我我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真正的友谊,精神上的淡泊宁静。我想我还忘了早在已融入在我身体里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和师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我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wh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