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别太当回事儿,也别不当回事儿
有个老师曾经说过,高中是整个人生中思想最活跃的阶段。
等我长得太大的时候,终于明白她是对的。
那时候心比天高,却半知半解。正是书读得不算多也不算少,写得不算差也不算好,想得却是极多的年纪。
那时候留下的碎片般的想法、创意、随想、文字,总是当成至宝收藏。
于是,另一个老师说了,别太把自己的碎片文字当回事儿,但也别太不当回事儿。
因为那些碎片,可能随着时间阅历的增长,成为笑话。也可能终我们一生,也没把当年设想过的巨作写下来,碎片直到最后还是碎片。
但它们毕竟也是灵感,偶尔是可以用的。
这就涉及到如何重组的问题。首先声明,目前说的主题依旧是写作速成,是偷奸耍滑,没半点传统文学教育的意思。
重组就是把生活打碎了重新拼凑,把碎片化的想法组合起来,作品就是乐高积木,就是雪花片。
都说喜剧是把悲剧揉碎再拼起来。其实,所有作品都是这样的。除非打算写纪实。
首先,生活未必有戏剧性的转折与高潮,生活未必有最终的结局,那就把时间顺序换了,把感情最丰富的细节放在高潮,这样写起来才有激情。换换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会有悬念,会有惊喜,会有灵异,会有恐怖,会有温情~~~反正就是玩儿时的那个游戏,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换个顺序试试。
例句:
生活篇:他推开门,看见家中孩子正在一个人玩着玩具。孩子嘴里嘟囔着不知含义的字句,却是自言自语的寂寞。他放下沉重的背包,把本该回家完成的工作全都扔下。
这是因为所以的结构,生活是顺序发生了什么的。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所以因为,或者只因为没所以,或者只所以没因为。
重组篇:他决定把所有的工作抛下,不仅仅是那个沉重的背包。因为他听见了孩子自言自语背后的寂寞,也被孩子嘴里嘟囔着的不知含义的字句刺痛了。从他推开门起,孩子一个人在家玩着玩具的场景,便让他深深愧疚。
温情篇:怎么感动怎么来,不用在意真实细节。
他推开门,孩子正在家中一个人玩玩具。他喊了一声孩子的名字,却只听见孩子的自言自语,他嘴里嘟囔着不知含义的字句。他放下沉重的背包,里面是满满的必须今晚完成的工作。他决定先去冲澡。等他洗去一身疲惫走出浴室,孩子竟然已经睡着在沙发上,面前散乱着摆放着几张彩笔画,都是一家人出游的场景。(请参见《人工智能》原著小说的情节)
灵异篇:
他推开门,看见孩子一个人在家玩着玩具。他被这场景深深触动,决定放下沉重的背包与当晚的工作。他坐在孩子身边,问孩子是否需要他一起玩。但孩子抬起空洞的双眼,面无表情,只是嘟囔着不知含义的字句。
可以继续重组玩。
其次,平淡如水是每个人的生活,再细腻敏感的作者,也不能经历读者所喜欢的轰轰烈烈。那就换场景。科幻小说并不是讲科学故事,它不过是把人性放在特殊极端的场景下去拷问。恐怖小说也是同样的意思。
例句:
生活篇:高中毕业那天,他骑着自行车,却看见她和她的男友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知道这将是最后一眼,却匆匆连道别也没有。
这是小男生的小情怀。不激动,不感动,不值得给任何人看。
幻想篇:病毒疫情爆发之后才半个月,便开始全城警戒。他裹着厚重的白色防护服,随着医院派出的医疗队缓缓走进隔离区。在人群中他看见她与她的男友,在这末日危机中互相温暖着。他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眼,却匆匆连道别都没有。
最后,重组的不仅是故事情节,还有人心。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的,有时候还会分裂,所以可以把人撕开来,变成几个角色。这是为啥,偷懒呗,与其辛苦臆想一个不存在的人,不如把一个最熟悉的人劈开来仔细描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