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篇文章,说每个人都勤于忙碌而懒于思考,尤其是不愿意花时间思考战略问题。
比如我们日常都忙着赚钱,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自己一生需要赚多少钱?绝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追问下去,回答一般是:越多越好。那么多少算好?这个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可能一辈子只会忙于赚钱,而无法真正接近梦想。
我在加入永达理,开始真正接触退休规划这件事情后,才对我们一生究竟需要赚多少钱开始有概念。例如:夫妻二人30岁,在北京生活,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养育一个小孩,还没有买房买车。假设二人预期寿命90岁,那么夫妻二人一生总共需要赚多少钱,来满足家庭刚性支出。
95%以上的人从未认真思考过「一生需要赚多少钱」这个题目,更别提给自己设置具体的赚钱目标。
因为没有具体的赚钱目标,所以大家提升资产的方法基本集中于「升职加薪」一项。
几乎没有人认真思考过50岁之后的收入来源。
很多人在发现赚钱能力和赚钱目标之间的差距之后,都提出要通过投资来弥补差距,但是对于投资的理解局限于「单利」(即每年投资收益),很少有人注意到投资最重要的特点是「复利」(计算一下10万元,年均复利10%,50年后的总收益)
在不考虑自己当下赚钱能力的前提下,一生的赚钱目标要比考虑到自己当下赚钱能力设定的目标高100%-200%,这也体现出大家习惯性地根据当下能力去设定目标,而不是根据未来的必要性。
很少有人注意到,所加入公司的股票的成长性会决定自己未来的资产。更多人在意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回报,而无法合理评估股票的未来价值。
大多数人低估了利率下行对财富的侵蚀。
极少数人真正开始投资,不足0.5%的人已经配置足够比例的资产用于投资。
其实战略思维可以用于工作和生活,战略的最基本含义是「向前看,围绕对未来的展望,制定合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战略思维虽然不是我们天生的习惯,但是一旦意识到这种思维的好处,就会不断从中受益。
但战略思维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自然会倾向于看眼前,看那些能看清楚的事情,并投资于眼前的事情,而不是看未来,并投重资在那些可能看不清楚的事情上。
相比于每天花一小时苦苦思考人生目标,花同样时间去掌握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学知识,是更容易的事情。
回顾我以前,习惯于忙碌,习惯于追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直到加入永达理开始做退休规划,才逐渐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想 一件事: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凭空挣100元很难,挣1000元更难,但是,如果把目标调整到挣100000元甚至更多,可能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在低层次上被困,完全可以在高层次上解决。太多的难题,就是这样被解决的。挣100元、1000元可以靠体力,靠勤奋,靠努力,挣10万、100万、1000万就无法靠体力、靠勤奋、靠努力了。
有些时候,只有把靠勤奋的路子堵死了,人才会在高维度想事情。
很多人一生为什么碌碌无为,因为战术上一直很勤奋,也没有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少数人为什么能有机会突破,是因为战术上勤奋求生之路被堵死了,比如马云和任正非。
如果战略上的确定性不解决,那么战术上再努力也是低效努力。要通过面对战略的确定性的讨论,解决战术层面的困境。
战略上如果没有必胜公式,战术上的所有勤奋都是自我麻痹。在努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这一血淋淋的事实,并想办法解决战略问题。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你正处于忙碌但无法看到明确希望的困境,不妨反思一下:是否从未思考过人生的战略问题 —— 我究竟要去哪里?实现怎样的目标?
给自己一年时间,每天花一小时思考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