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收拾完屋子后给松果准备交上个月的学费。数着一张张人民币,猛然想起我的爸妈是不是也曾在昏暗的油灯下数着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给我准备学费?他们在数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是惆怅?是难过?还是满怀期望?……这种场景我没撞见过,我是想象出来的。也可能是我小说看多了。
想依靠教育使一个家庭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一个个体而言,靠读书实现“鲤鱼跃龙门”过上比原生家庭更为好点的生活却是最简单和便捷的途径,没有其他路数,对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来讲。在这个社会巨变中,资源在愈发的集中,阶层逐渐更加分化,利益群体在抱团,看上去的太平盛世,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是暗流涌动。让孩子读书,接受教育,可不仅仅是为了让她找一份好的工作那么简单。而是让她长成一个真正的有优良品格的有智慧的人。不仅能养活自己,在社会上体面的立足生存;也能看透世事万象后,内心依然充满好奇心和激情,不断推进悦已益群的事业;在这个世界上,活过,闪亮过,奉献过。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也是最值得投资的事。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教育背景、过往经历是既定的,但是我们可以摆脱、可以超越。因为人的认知是不断发生改变的。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变化产生。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谁的童年不受伤?拜托了原生家庭那些伤,我们就能开启一种新的人生。我们曾经的学校教育,也只是必经义务教育阶段,就好比我们必须不是文盲。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没有考试,也不会毕业,你活得好,活得有趣,活得津津有味,你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你而言,人间值得,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既往经历会影响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这很正常,每个个体习惯于自有经验去指导未来的道路。说大点,就是以史为鉴。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需要了解更多人的经历,总结出共同的经验,最为便捷的方法,还是读书。有人说,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那得看你读的什么书,揣摩出了什么道理,是不是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简为适合自身的“断舍离”?
还是培根那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对我而言,亘古不变。我最喜欢读诗,诗用了最简洁的形式却体现了最饱满和美妙的感情。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请献情诗给他吧。于你自己,也完成了一次最神圣的爱情祷念。
网友评论